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50字。

  第6课《老子》四章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
  1.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每则选文的内容要点。
  答:_第1则,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
  第2则,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第3则,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一心一意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
  第4则,老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小”“下”“近”,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__
  2.《〈老子〉四章》第1则中是如何阐释“有”和“无”的关系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_老子通过车毂、埏埴与凿室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出这几样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
  老子反复讲述有与无的关系,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被眼前能看到的真相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事实。__
  3.探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段话的深刻含意。
  答: 在此,老子以辩证的观点告诫人们应如何修身养性。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现象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收到预期效果,但那是不能持久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个人修身是这样,那么为政呢?也应该这样,即“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矛盾的。反过来,当然要提倡自谦、自省、自警。可见,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主张“无为而治”的为政之道。
  任务二 把握观点态度
  1.《〈老子〉四章》告诉了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答: (1)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关和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立的因素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2)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3)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4)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5)凡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