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01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中国的藏书文化包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它的核心则是“仁人爱物”。
  所谓“仁人”便是把书与人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所藏尽量发挥其培育人材的社会功能。从官藏来看,早在老子主管周藏室时,便曾热情地接待孔子来查阅百二十国史记,彼此还进行了学术研讨。魏晋时期,国家藏书还曾应读者的借阅要求而赠书,如西晋皇甫谧向晋武帝借书,武帝应求赠书一车。唐宋各代也将官藏作部分开放,如北宋的官藏即向一些官员开放,如因工作需要还可经过一定手续外借。清代尤其注重官藏利用问题,在《四库全书》纂修以前,多位学者就有机会抄录官藏《永乐大典》所收各书,有一些重要而散佚的著作得到抢救,学者全祖望、徐松等都做过抄录工作,而《宋会要辑稿》之类的重要典籍因此得以流传。《永乐大典》还被《四库全书》当为采录佚书的来源之一,使古代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四库全书》修成后,不仅北京文渊阁可有条件地备人参阅,更在南北要地分建六阁,以便各地士人就近抄用,嘉惠士林,保存和普及文化,所尽仁人之心,功不可没。公藏如书院之藏书本以供士子阅读为主旨,自不待言。至私藏之体现仁人之心更为显著。东汉末年学者蔡邕私藏近万卷,当他发现王粲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好学之士,虽然其女蔡琰也颇有学识,但他还是将藏书数千卷赠予王粲以培育人材。宋晃公武之所以能写出一部私家目录名著——《郡斋读书志》,也是得力于四川转运使井度的慷慨赠书五十箧,使晃公武合个人私藏去重后得24500余卷,乃录诸书要旨而成书,体现了藏书文化的仁人效果。
  藏书文化的爱物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图书的爱护上。汉代就用竹制小箱将图书分类置放,以免损失破坏。东汉发明造纸术后,藏书保护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用檗将纸染黄后再用以防蠹。隋朝是藏书文化趋于高潮的时期,炀帝爱护图书的心极强而为史籍所称道,《旧唐书•经籍志》称:“炀帝好学,喜聚异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唐承隋风,私藏图书超出万卷者已不在少数,而爱惜图书者更非个别。如李泌藏书三万余卷,对经史子集分别标红绿白三色以区别藏书质量。宋代除注重图书形制外表的保护改进外,还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纠谬正误的校勘工作,由崇丈院总管秘阁和内府藏书的整理和校勘,并规定每日日课数量,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如曾巩、苏颂、黄伯思等都对校订官藏有所贡献,为后世留下重要经验。明代范钦精心营建的宁波天一阁,是至今巍然独存四百多年的古代图书馆。它不仅拥有七万余册的藏书量,被誉为藏书天下第一家,而且对爱护图书作了多方面的设想,如防火、防蠹、防潮、防散佚等措施,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充分体现了藏书文化的爱物精神。清初以来,藏书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不仅官藏、公藏注重搜求典藏,还由政府组织了工程浩大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有选择地概括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将抄本分置在自东北至东南的繁盛之地。私藏尤为普遍,几乎是学者无不藏书,藏者无不是学者,区别仅在于数量之多寡。藏书文化的意识已牢牢地树立,藏书文化的精神得到极大发扬。不少学者为了丰富所藏,不惜移居书市附近,以便捷足先登搜求到佳本善刻。学者们在这里交流藏书,传播文化,培育人才,研讨学问,从各方面研究图书,于是版本、校勘、目录和辑佚等专学相继出现,逐渐完善,成为清学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来新夏《中国藏书文化漫论》)
  材料二:
  私家藏书文化是通过其收藏过程和被称为藏书习俗的一些形式,来体现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心感受的。所谓文化,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常体现在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和近乎仪式的习俗中。藏书家保藏图书、体现措理之术的种种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藏书家又通过藏书楼的设置和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曾到老子主管的周藏室查阅百二十国史记,这一史实反映了古代藏书能够发挥作育人材的社会功能。
  B.在清代,《永乐大典》中一些重要而散佚的著作得到抢救,《四库全书》编纂时也把《永乐大典》当为采录佚书的来源之一。
  C.宋代晃公武得到四川转运使井度慷慨赠送的五十箱书籍,他将这些书籍和自己私藏的书籍共24500余卷编成目录。
  D.将古代藏书家一些痴迷的藏书习俗简单视为无病呻吟或玩物丧志是不妥的,应看到这些表面现象之后的可贵精神。
  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藏书大致可以分为官藏、公藏和私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属于官藏典籍。
  B.宋代不但注重图书形制外表的保护改进,而且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纠谬正误的校勘工作。
  C.在我国古代,私藏非常普遍,学者必藏书,藏者必学者,只是他们藏书数量有多有少。
  D.从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看,我国古代数量庞大的私家藏书起到了传承文化遗产的作用。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论述“仁人”和“爱物”时,按照朝代先后对相关现象或事例进行梳理,条理清晰。
  B.唐宋时开放官藏供学者抄录外借的史实,论证了中国的藏书文化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
  C.以蔡邕将大量藏书赠人的事例论证藏书发挥作育人材的社会功能的观点,颇具典型性。
  D.引用《旧唐书•经籍志》对隋炀帝的评价,证明炀帝爱护图书的心极强和隋朝文化的繁荣。
  4.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从什么角度论述了藏书文化?请分别简要概括。
  5.明代藏书家范钦有一方藏书印谓“和鸣国家之盛”,该句出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大意为文人学士得天之和而为国家昌盛发声。请结合材料二谈谈这句印文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祖母的季节
  苏童
  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发出了灰褐色。风飒飒地吹着那捆粽叶,很像是雨声。真的下雨了,雨丝白茫茫地扫过村弄,在我家门前织起一张网,那捆粽叶又沙沙地响起来,像是风声了。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硌路上,匆匆忙忙地流走了。
  很早以前祖母就聋了,但是那个秋天她说她什么都听见了。每天早晨她被雨声和潮声惊醒,便对灶边烧火的母亲说:“凤英子,今天我要走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