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10字。

  *归园田居(其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1.文学常识
  隐逸的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写作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纵观历史,许多文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以及理由。往往是在想建功立业失败后才想归返艺术,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
  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3.相关知识
  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用优美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引人向往的田园世界。陶渊明创作的田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