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30字。

  纳溪区2023年秋期初三模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来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答案】1.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3. 示例:保持安静,低调前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主要的人生方向上,静下心来努力奋斗,才能达成目标。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通读本文,抓住文章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为: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结合第③段内容来看,前半段,引用《大学》和诸葛亮的名言,属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后半段举了曾国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以此来证明本段的分论点:“静的好处很多”,从而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