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616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类总是生活在“意义”之中。我们并非体验纯粹的环境,而是在体验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意义。即便是最原初的体验也受控于我们人类的视角。“木头”指的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则意味着“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任何试图抛开“意义”来探讨环境的人都必将是如此不幸:他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他的行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任何人都将是无用的——一言以蔽之,这些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我们只能通过自身所归因的意义来体验现实——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经过解读的某物。因此,可以自然地做出推论:意义永远是不完整的,解读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未完成,甚至它可能是永远也无法被恰当而完整地阐述出来的。也就是说,意义的国度就是各种错误存在的国度。
如果我们询问某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很可能无法回答。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用这样的问题来困扰自己,更遑论寻找答案了。与其听其言,不若观其行,人们必定会在各自的行为中提出他们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而他们所有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志向、习惯和个性特征都与这一意义紧密关联。每个人都表现得好像他们能够依恃某种对生命确定无疑的阐释。不言而喻,人们的一举一动中都蕴含着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总结,一个“我就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的论断,一种赋予自身的意义、解释生命的意义。
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意义。没有人知道生活的绝对意义,也正为此,任何一种能够有所裨益的解读都不能被判定为绝对错误。择善取优,我们可以在多种解读中分辨出切实有效的和乏善可陈的,发现较好的解读所共有的要素,并据此寻找到一个关乎“真实”的公共尺度,一个普世的意义,从而获得解密人类现实的能力。
材料二
所有真实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对于生命中种种问题来说,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为他人树立的样板范例,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解决普遍问题的成功之道。即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超脱出“卓有建树”这样的评价。在这样的生命中所传达出的意义总是告诉人们:“生命,就意味着做出贡献。”但凡能够处理好人生问题的人,其所作所为无不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号,即他们仿佛已经透彻地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义”永远是不完整的,因此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
B. 每个人都有独有的生命意义,因为每个人习惯和个性等不同。
C. 被称誉为“天才”的人,不一定是智力出众、能力超群的人。
D. 为他人奉献和保护自己 利益是彼此矛盾的,无法相互调和。
2. 根据材料三和《红楼梦》中相关人物的行为与性格,下列人物对童年经历的解读迥异于其他人的是( )
A. 父母早逝、寄居贾府的林黛玉
B. 幼年被拐、饱受折磨的甄英莲
C. 尚在襁褓即已父母双亡的史湘云
D. 因家贫被卖入贾府为婢的花袭人
3. 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以梳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请你简要概括相关内容,填写①一③处,帮他补充完整。
“生命的意义”
内涵 ______
类型及阐释 ______ 奉献、关注他人以及合作
乏善可陈的 ______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因此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错误,原文“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是根据前文意义存在的环境得出的结论;因此下文的“意义永远是不完整的”不是它的原因,可知选项混淆因果。
B.“每个人都有独有的生命意义,因为每个人习惯和个性等不同”错误,材料二“与其听其言,不若观其行……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可知,独特的生命意义来源于人的行为,而不因为习惯和个性,选项强加因果。
D.“是彼此矛盾的,无法相互调和”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如果一个人根据希望有所贡献的生命意义行事,……那么他自然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以达成最终目标”,“为他人奉献和保护自己的利益”是可以统一在一个目标中,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盖公堂记
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蛊,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蛊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已,累然真蛊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痫疥眩瞥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