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600字。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2024.7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有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它既契合移动媒介中的“微”语境,具有碎片化特点,又指向一种“短”的时间概念,同时以“剧”的连集化方式播出。网络微短剧可以在极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样式的故事讲述,拥有其他网络影视类型无可比拟的“速度性”特点。
  在微短剧中,“短”的概念指向影像中时间的“加速”。现代社会具有日益显著的“加速”特征,时间资源的稀缺与不可复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呼唤着科技的加速,而科技加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变化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反过来又刺激了时间匮乏下生活节奏的加速。在加速的社会中,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追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丰富的体验。智能化移动设备、传输速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发展,使影像也处在“加速”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取材于黄钟军、王方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网络微短剧追求以人物为中心的简单高效的镜头语言,镜头往往时刻聚焦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令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并产生观看兴趣。网络微短剧通常采取单一线性叙事,故事情节的建构完全符合从开端、高潮再到结尾的叙事逻辑,创造出一个不违背观众观剧认知和预设经验的叙事时空。除此之外,人物台词通俗化、网络化以及具体故事内容的高密度性也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做法不属于影像“加速”表现的一项是(    )
  A. 看视频时不断更换内容
  B. 倍速观看网络视频节目
  C. 在排队等车时或工作的间隙观看短视频
  D. 选择网络平台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的剧集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微短剧是一种兼具短视频和影视剧特征的影像形态。
  B. “速度性”是指网络微短剧能用极短时长讲述完整故事。
  C. 网络微短剧的“短”决定了其更宜使用简单的镜头语言。
  D. “爽感文化”的核心是鼓励青年人勇敢追求事业的成功。
  3. 下列观点能被材料三中“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事例证明的一项是(    )
  A. 网络微短剧的增长速度和产业规模取得显著成绩。
  B. 网络微短剧的形态与制式限制了复杂叙事的可能。
  C. 网络微短剧可以用有限的体量,表达深广的内容。
  D. 网络微短剧需采用新的视听语言形式来表现主题。
  4. 校学生会准备制作主题为“我们的校园故事”的网络微短剧,你所在的班级将要承担其中一集的拍摄。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尽可能拍摄到所有同学,体现班级的整体风貌。
  B. 以真实事件为拍摄素材,表现健康向上的主题。
  C. 情节上适当安排矛盾或反转,吸引观众的兴趣。
  D. 讲究画面构图,用音乐或画外音来增强表现力。
  5. 互联网时代应如何辩证看待网络微短剧?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述你的认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对影像“加速”的解释是: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A.不断更换内容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B.倍速观看是符合“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
  C.不属于影像“加速”表现,选项说的是利用零碎时间问题。
  D.符合“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故选C。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武论
  古之善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然其所短者,智有余而未知其所以用智,此岂非其所大阙欤?
  夫兵无常形,胜无常处。是以其说屡变而不同,纵横委曲,期于避害而就利,杂然举之,而听用者之自择也。是故不难于用,而难于择。择之为难者,何也?锐于西而忘于东,见其利而不见其穷,得其一说,而不知其又有一说也。此岂非用智之难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