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450字。

  高2023级高一下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凡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欣赏朱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兀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之情。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家书中感叹词“呜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横流。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李辉《家书的审美风格》)
  材料二:
  首先,家书是一笔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家书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代代相传,积累丰富,特别是近百年来,留下了大量的家书文献。这些文献是人们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证,也是记录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其次,家书也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作为一种信息沟通手段和情感交流方式,家书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文化空间,有着相对固定的书写格式、礼仪称谓、寄递送达等操作规范,符合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列举朱自清和蔡元培的家书进行对比,就是为了论证家书的风格、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多样性。
  B. 袁枚认为,家书创作既要强调风格的创新,也要强调风格的独特性,后者更能表达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C. 家书的个性风格根据写信人的抒情需求而异,有的语气平淡冲和,有的则是声泪俱下,其中并没有高下之分。
  D. 我们若能整体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能产生共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B. 家书虽然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但同时又具有与端午节、中国书法等文化艺术形式一样的文化遗产属性。
  C. 传统家书在信息时代受到冲击,但其文化熏陶作用依然为时代所需要,我们应倡导手写家书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回归。
  D. 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3.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1954—1966年间,傅雷先生及夫人给自己的孩子傅聪、傅敏写了一系列的家书,教育孩子做人、成家的道理。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宇一直和远在云南的同龄小朋友保持着书信往来。两位小朋友通过写信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C. 在外地读书的王华和妈妈每天微信聊天,每月还相互写信深入交流,王华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反复读妈妈的信件。
  D. 身处都市的小华非常重视亲情。工作再忙,他也会定期挤出时间来,跟家乡的爷爷奶奶视频聊天或者发微信问候。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论述的侧重点。
  5. 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这则家书所蕴含的价值。
  “十八①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②自馁也。”
  【注释】①十八:十八日。②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就是为了论证家书的风格、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多样性”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可知,仅论证风格的个性化,两者的形式和内容是一致的。
  B.“袁枚认为,家书创作既要强调风格的创新,也要强调风格的独特性”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可知,袁枚的理论是针对诗歌创作得出的,而非针对家书。
  D.“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能产生共鸣”太过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选项缺少“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这一定语,而且原文说的是“才能”。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凶犯
  【俄】契诃夫
  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
  “丹尼斯•格利果利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