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020字。

  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对宇宙、对太空一直有着无限的向往。早在唐代,我们的先贤就已经知道从月球表面发出的亮光来自对太阳光的反射。过去几千年,不管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对太空的探索、对宇宙的理解都在不断精进。
  探索宇宙的意义来自我们仰望星空的内在原动力,或者说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宇宙最基本的好奇心。这个原动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正如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述,但凡人能想象之事,必有人能将其实现。另一位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曾经说过,在任何一项足够先进的技术和魔法之间,我们无法做出区分。这句话在科技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有启发意义。
  那么,对于天文学家或者宇宙学家来说,探索太空是要解决或者回答什么问题呢?这无外乎长久以来,我们渴望得到的、对这个世界的基本问题的回答,比如说宇宙是从哪里来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是怎样起源与演变的,这背后又遵循着怎样更基本的自然规律。
  科学探索,就是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迭代科技工具,不断精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天文学家把望远镜建设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不管是在地球的南极还是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甚至是在我国西藏的阿里地区,都建设有迄今海拔最高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最初的信号。我们在不断利用科技发展,探求宇宙最基本的规律。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我们不仅把望远镜建设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还把它们发射到近地轨道甚至是遥远的太空,去接收来自不同天体的微弱的宇宙信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把文明拓展到了大气层以外,拓展到了诞生人类文明的这个黯淡蓝点之外的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不久前发射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第一代恒星发出的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天文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宇宙诞生后的第一缕曙光来自哪里。
  天文学研究,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门考古科学。我们研究宇宙过去发生了什么,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下发生过什么,再通过这些遗迹和迹象,追溯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我把它总结为“问天”,我们想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生活,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由此拆解出成千上万的问题,等着一一回答。
  (摘编自苏萌《走向太空,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吗?》)
  材料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发展多个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上存在捉襟见肘,甚至无人可用的现象。因此,从中小学起大力实施推广科学教育迫在眉睫!
  想要让中小学科学教育真正见到成效,首先应该让全社会就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达成共识。笔者认为,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其目的应该是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生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一直无限向往着宇宙、太空,因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对太空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
  B. 进行对世界的科学探索,既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必须使用最先进的技术。
  C. 要解决我国科技发展领域“卡脖子”的问题,必须培养科学研究人才,而且要从中小学做起。
  D. 科学研究人员凭借专业积累和对学科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中小学科学教育设计好科学课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内在原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没有好奇心,人类文明就会被摧毁。
  B. 天文学研究是一门考古科学,研究宇宙的过去,就会知晓宇宙的未来,还可以为我们心中成千上万的问题寻找答案。
  C. 科学创新的路径有很多,在进行科学教育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答案,也允许学生探索未知。
  D. 当下的科学教育对中小学一线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中不需要进行知识灌输,只需要带领着学生做实验,获得实验数据。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引用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和亚瑟•克拉克的名言,增强了文章论述语言的说服力。
  B. 材料列举“宇宙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让读者清楚了解探索太空能够解决或回答的问题。
  C. 材料介绍地球各地观测宇宙的天文望远镜,是为了突出我们对宇宙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
  D. 材料以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事实,展现了人类接受宇宙信号并研究探索宇宙的进程。
  4.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以实现学生的创新成才。
  B. 知识体系重构与多元实践训练是科学教育的两大途径,二者缺一不可。
  C. 科学教育离不开科研院所、高校的辅助作用,需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D. 科学教育涉及学科较多,要多学科融合,重点突出数物化的学科学习。
  5.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科学探索,但侧重点不同,请加以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还必须使用最先进的技术”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科学探索,就是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迭代科技工具,不断精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没有强调必须使用最先进的技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没有好奇心,人类文明就会被摧毁”错,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却说林黛玉因见宝玉近日烫了脸,总不出门,倒时常在一处说说话儿。这日饭后看了两篇书,自觉无趣,便同紫鹃雪雁做了一回针线,更觉烦闷。便倚着房门出了一回神,信步出来,看阶下新迸出的稚笋,不觉出了院门。一望园中,四顾无人,惟见花光柳影,鸟语溪声。林黛玉信步便往怡红院中来,只见几个丫头舀水,都在回廊上围着看画眉洗澡呢。听见房内有笑声,林黛玉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