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070字。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厦门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 (21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述了冠者、童子一同“________,________”,最后唱着歌兴尽而归的春游图景,以此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
(2)人们常常感叹开始容易,坚持到底很难。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3)杜甫《登岳阳楼》中,诗人遥望边关,念及战火仍未止息,不禁老泪纵横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于萧索冷寂中泛舟洞庭湖上,心神不动,气概不减。
(5)《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秦若能爱惜六国百姓就能坐拥天下,世代为君。
(6)《六国论》中,苏洵指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答案】 ①. 浴乎沂 ②. 风乎舞雩 ③. 有善始者实繁 ④. 能克终者盖寡 ⑤. 戎马关山北 ⑥. 凭轩涕泗流 ⑦. 短发萧骚襟袖冷 ⑧. 稳泛沧浪空阔 ⑨.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⑩.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⑪.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⑫. 不赂者以赂者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沂、舞雩、寡、戎、轩、涕泗、萧、襟、嬴。
(二)学习内容梳理(本题共3小题,6分)
2. 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先“礼乐”后“足民”的提法,孟子却认为实行王道应先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
B.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指出,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这就是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C. 林觉民《与妻书》既表达了对妻子的挚爱,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两种旋律交错并进,打动人心。
D. 《变形记》讲述了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故事,表现出现代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乃至被异化的荒诞现实。
3. 下列对相关课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退秦师》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鸿门宴》叙事详备,细节传神,都对我国史传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B. 《阿房宫赋》综合运用铺叙、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描绘了阿房宫宏伟的规模和非凡的气势。
C.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在场英国听众的距离。
D. 鲁迅在《祝福》中运用夸张、讽刺的笔法,特写了祥林嫂的眼睛、神情,寥寥数语便表现出祥林嫂的精神世界。
4.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常用作王室、朝廷或国家政权的代称。
B.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他的名字,“庖”表示他是厨师;《师说》里的“师襄”是一位名为“襄”的乐师。
C. “东道主”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意思是往来于东方道路上的使者,今天泛指请客的主人或者活动的主办方。
D. 《窦娥冤》中“卜儿哭上科”中的“科”,是剧本中指示动作、表情的用语,类似现代话剧中的“舞台说明”。
(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题共1小题,3分)
5.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多用谐音,往往有深意:或寓示人物命运,或暗含人物性格特点……请从“贾府四春”、甄士隐、甄英莲、秦钟中任选其一加以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