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37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关键》(吕祖谦编著)是评点类古文选本的开山之作,由其开创的评点形式为后世读者赏鉴诗文甚至小说、戏曲带来一种全新阅读体验,在评点史上影响极大。
《古文关键》前附《要法》,实际上是《总论》的精简整理本。《总论》因属随笔记录而带有零散错杂的特点,但能更为丰富完整地呈现吕祖谦的文章思想。
吕祖谦有很强烈的典范意识,他告诫学生“文字须学上等者”。依此,他将文章分为三个层级,“文字有三等:上焉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中焉步骤驰骋,飞沙走石;下焉用意庸庸,专事造语。”大约以用意深微、不露痕迹为上,而以平浅粗砺、刻意语句为下。《古文关键》所选仅八家,又自分层次,而具大家、名家之别。《要法》开篇即强调:“学文须熟看韩柳欧苏。”这本是吕本中的言论。吕祖谦在家学熏染下进一步以文选形式将之确立为唐宋两朝文章典型,则凸显并推扩了这一看法。在吕祖谦的文章学构图中,苏文占据了核心位置。
《总论》体现出吕祖谦强烈的文体结构意识。他强调看文字需要“先见文字体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句处”,即先对文章进行通篇结构把握,明晰其体制特点,再细化为具体的主意、句法等方面。他提出“看文字各自有体,或清快,或壮健”,显示出他论文首重文章体制风格的特点。整体把握文体之后,还需要从不同维度对文章进行细部解读。吕祖谦提出了入手方法,第一个层次是把握文章大意,即所谓“大概主张”“主意”,可以通过观察文章的首尾呼应笔法来感知。第二个层次为了解文章段落结构,即如何通过“铺叙次第”来呈现“文势规模”,“入头处”即入题,是正面切入主意的关键环节,自然也是勾划文章段落之际需要重视的一端。第三层次为“纲目关键”。吕祖谦认为,“大抵作文之法,一篇中有数行齐整处,须有数行不齐整处。或缓或急,或显或晦。缓急显晦,相间用之,使人不知其为缓急显晦。虽然,常使经纬相通,有一脉过接乎其间,然后可。盖有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也。”可知句式的散行与排偶、长句与短句,这类章句形式的组织方法被视为“纲目”,而由形式产生的缓急显晦类效果,则被称作“血脉”。纲目关键通过“抑扬开合”来实现,抑扬反覆、曲折斡旋等手法,可使章句形式巧妙有力。故纲目关键即章句组织方面的紧要之处与其间奥妙之法,或曰章法。第四层次为语句之法,尤其强调“警策”的功用。“警策”即文章中语句精炼扼要,含义深刻,能够惊动读者,带来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部分。吕祖谦特别强调了形式结构层面警策的意义,故语句劲健、转换、收结、点题,都被纳入警策作法当中。
吕祖谦对于文章的认识与分析,是从两个部分展开的。“大概主张”类似于“中心思想”,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体悟。“文势规模”所论为篇法,“纲目关键”所论为章法,“警策句法”涉及句法,三者都是对文章形式的剖解。《要法》中或论其三,或述其四,都不脱离这样的认知模式。虽然只是在授徒之际的寥寥数语,但已经触及文章学当中最重要的结构范畴,内容与形式并重,篇法、章法、句法一一论列,文章学的话语雏形已经出现。在具体文章结构上,吕祖谦已经用意于破题、转换、入题,这在此后的科举文章中成为普遍范畴。
吕祖谦还具有良好的辨证意识。他认识到文章经典的垂范作用,但又能注意其缺失,从而在重视示范研磨的同时,回避其负面作用。“识人文字长处,复识短处”,成为品鉴文章准则。他衡论各家文章之际,注重抉发得法渊源,提炼独特成就,指出向上一路;同时揭示其弱点,示人轨辙。如论韩柳欧苏,从评述模式来说,皆是先以一语概括其文章的最典型风格特征,然后追溯文章渊源,再探讨正面价值与学习方法,再强调应该规避不足。需要注意的是,他在评述柳文与苏文之际,认为两人文章最突出之处皆在于“关键”。参看柳文当中的评语,如“回互转换”“一段好如一段”“抑扬好,一节应一节”“极有反覆”;论述苏文,如“文字不虚,亦自相应”“这一篇要看抑扬处”“此篇曲折最多”,可知所谓的“关键法”,主要指向于章节之间的呼应、转折、递进等关系,即上文所述“章法”。评述其他人文章,吕祖谦指出,“曾文:专学欧,比欧文露筋骨。子由文:太拘执。李(廌)文:亦粗,太烦。秦(观)文:知常而不知变。张(耒)文:知变而不知常。晁(补之)文:粗率。”其评述模式仍是溯及源头,突出风格,提示缺陷。
吕祖谦的文章观念带有鲜明的实践色彩。《要法》将看文字法与作文法列为标题,恰好是对这一实践品格的揭示。吕祖谦强调由阅读经典作品入手,在透彻把握诸家风格与优长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文章体认,并在这一理性思辨指引下,进行文章写作实践。他的文章选本,暗含了由阅读通往写作的指南路径。在指导细看经典文本时,他注意“文字各自有体”,以把握整体特征为上。处理具体文本时,则提示首尾、入头、转换、缴结。作文时多强调以意为主,主张题常则意新,意常则语新。
(摘编自慈波《从古文到有用文字:〈古文关键〉之“关键”与经典重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评点类古文选本的开山之作,吕祖谦编著的《古文关键》为后世读者赏鉴诗文甚至小说、戏曲带来一种全新阅读体验。
B. 吕祖谦强调文章的典范意识,主张“文字须学上等者”,做到藏锋不露,才能读来自有滋味,苏文正是他推举的典范。
C. 吕祖谦从内容与形式两个部分对文章进行剖析,涉及主题思想,篇法、章法、句法等多个维度,已经触及文章学的核心。
D. 吕祖谦在《古文关键》中对韩柳欧苏等各家作品的评述,并不一味肯定,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提示不足,颇具辨证意识。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祖谦认为对章句组织的深入分析,如整散长短、内在逻辑及由形式产生的缓急显晦类效果等,是解读文章必不可少的环节。
B. “文字不虚,亦自相应”“这一篇要看抑扬处”“此篇曲折最多”等,是吕祖谦对苏轼处理文章章节之间关系的肯定评价。
C. 《古文关键》仅选八家,在点评上突出破题、转换、入题,丰富完整地呈现吕祖谦的文章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科举文章。
D. 吕祖谦注重实践,主张读写结合,以写为归旨,作文时多强调以意为主,主张题常则意新,意常则语新,以形成自身文章体认。
3. 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警策”表述的一项是( )
A.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 《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 从文体结构角度,简要概括吕祖谦阅读文章的方法。
5. 请依据“关键法”内涵,简要分析《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章法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古文关键》为后世读者赏鉴诗文甚至小说、戏曲带来一种全新阅读体验”错误,原文说“由其开创的评点形式为后世读者赏鉴诗文甚至小说、戏曲带来一种全新阅读体验”,不是《古文关键》这本书,而是该书开创的评点形式带来一种全新阅读体验。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甲)
①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照规矩十五岁的三三,要招郎上门,也应当是时候了。但妈妈有了一点私心,不大相信媒人的话语,所以这碾坊还是只有母女二人。
这个夏天,母女两人一吃了晚饭,不到日黄昏,总常常过堡子里一个姓宋的熟人家去,陪一个行将远嫁的姑娘谈天,听一个从小寨来的人唱歌。有一天,照例又进堡子里去,却因谈到绣花,要三三回碾坊来取样子,三三就一个人赶忙跑回碾坊来。快到屋边时,黄昏里望到溪边有两个人影子,有一个人到树下,拿着一根竿子,好像要下钩的神气。三三心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