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94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计划开展“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分享交流会,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分享会前,你们小组对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相关信息进行了搜索,你负责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随后在分享会上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敦煌石窟遗存着一千年间的历代壁画,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尤其是建筑和山水环境常用作经变画和各种故事画的背景。敦煌壁画中反映的古代建筑与园林形象在历史中累积出不言之美,映射着人类礼仪制度、审美意趣等传统。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历史的建筑样式,如皇宫祠堂、寺观塔庙、衙署庭院,亭台园林等。可惜漫长的历史既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质,( ),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的记载推演、在遗址上复原。所幸在敦煌石窟中,保留着从公元4至14世纪的壁画图像,千年时光通过建筑画卷唤醒我们封存的记忆,填补中国建筑艺术史研究的诸多空白,真实大美且意义深远。敦煌壁画作为中华民族记忆与文化的载体,饱含深邃的内涵:中华文明的礼仪、智慧、审美等,以空间营造为缩影,跃然壁上。
1. 在整理材料时,你发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为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你选出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B. 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C. 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D. 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2. 在材料整理誊抄过程中,括号处短句不慎遗漏,组员们纷纷对该处进行补写,集体交流讨论后,你们选择的最合适一项是( )
A. 也形成了灿烂的建筑文化
B. 也带走了无数恢宏的建筑
C. 还造就了灿烂的建筑文化
D. 也埋没了无数恢宏的建筑
任务二 为增进同学们对敦煌壁画中有关建筑的了解,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篇梁思成围绕“敦煌壁画建筑”所著的文章,请你参与阅读和讨论。
在讨论敦煌所见的建筑之先,我必须先简略地叙述一下中国建筑传统的特征。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已肯定地形成了它的独特的系统。在个别建筑物的结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晚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我国建筑便形成了独特的系统:个别建筑主要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较大较重要的建筑则增添了其它部分。
B. 住宅中的庭院形成最初是为了保卫住户,随着城邑政治组织的不断发展,其防御性慢慢减弱,后来的庭院演化为隔离内外、区分公私的功能。
C. 中国建筑以若干建筑物周绕而成庭院为特征,庭院大多会把主要建筑安置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地配置次要建筑,北京故宫是该特征的有力例证。
D. 通过敦煌壁画所见的城可知,中国古代城邑到明代才普遍使用的砖包砌墙技术在唐以前已经存在,且城墙十分强调高度的倾向以致城门高狭。
4. 阅读时,有同学提出中国的“庭院”设计具有独特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庭院所具有的建筑之“美”。
5. 在交流分享读文感悟时,你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本文既具有论说文的典型语言特征,又有其独特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第一处成分残缺,根据句意可知,“土木”是“建构殿堂”的方式,故“土木”前应加上表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的介词“以”,应改为“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排除AD;
第二处搭配不当,“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历史的建筑样式”中“见证文化与历史”应改为“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排除B。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嫂
沈从文
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