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10字。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课文总结
一、重点问题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一般认为是鲁迅从史学和文学两个角度对史记的赞美,这里的“离骚”代表的是文学。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生经历和创作宗旨来看,《史记》与《离骚》确实有关联之处。
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慷慨激愤,无以言表,但为创作《史记》只好忍辱含垢,苟且偷生。其人生命运与屈原类似,于是将其引为知音。他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众多贤圣事例,其中也提到屈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以屈原著《离骚》自况《史记》的撰写,因二者皆“意有所郁结”而成。正因为有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与一般传记的客观实录、隐藏观点颇为不同,更像一篇怀人的散文;而且文章夹叙夹议,叙评结合,有些段落议论甚至超过叙事,更像一篇人物评传。
2、作者为什么大篇幅写与屈原无直接关联的历史事实?
文章第4—7段,叙述了楚国在屈原被黜之后,为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侵凌,日削月割,内外交困的情形。先是怀王惑于群小,为张仪利诱,背信弃义,与齐国绝交,导致外无强援。接着,怀王盛怒,"大兴师伐秦",兵败,失去汉中之地;又"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为魏偷袭,陷于“大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这中间,又内惑于宠臣靳尚、宠姬郑袖,放走张仪。最终,怀王听信子兰,入武关与秦昭王会,却被扣留在秦,三年后客死异国。
这大段叙述中,涉及屈原的只有两处,一是劝怀王杀张仪,未果;二是劝止怀王赴秦王会,不听。堂堂一国之君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中,足见楚国上下之昏聩。屈原虽被疏远,却直言劝谏,显示出其精忠尽职。粗看起来,这些叙述似与屈原无
……
课内外练习
一、课内巩固
1.下列对各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B.推此志也 推:推赞,推许
其文约,其辞微 微:短小
C.《国风》好色而不淫 淫:过度,无节制
故劳苦倦极 极:极度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存:存恤,体恤
2.下列对各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受
被发行吟泽畔 被:同“披”,披散
B.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上级的命令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同“浊”,污浊
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佯”,假装
D.屈原既绌 绌:同“黜”,被罢官
赵不内 内:同“纳”,接纳
3.请将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 博闻强志 志(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