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3张,教案约2840字。
彭泽二中高一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稿
主备教师 王平 2024 年 6 月 10 日 星期 五
课 题 促织 课型 小说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梳理小说的文言字词;
能力目标 3.感受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特色;
情感目标 4.理解小说深蕴于荒诞情节中的深刻主题。
教 学 重 点 1. 梳理小说的文言字词,感受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特色。
教 学 难 点 理解小说深蕴于荒诞情节中的深刻主题。
教 学 方 法
探究法 学法
探究法
课 前 准 备
课件
教 学 课 时
4课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这样的经历为他创作《聊斋志异》奠定了丰厚的现实基础。
(二)【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名,据说他曾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志异”指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蒲松龄在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这部著作,此后有所增补和修改,共收短篇小说400余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奇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其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
1、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譬如《促织》《席方平》《商三官》等。
2、讽刺科举,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与考场中营私舞弊的现象。如《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
3、歌颂坚贞、纯洁的爱情,同情底层妇女、穷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