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310字。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具备实现“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是由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历史发展规律所规定,遵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高级社会形态,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涵盖了物质与精神等维度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更高样态。一方面,物质具有第一性。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程度,人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受到社会条件制约。健全完备的社会模式和社会机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必要条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则从根本上满足了人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为人实现全面的发展、追寻“美好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是身体和精神、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发展的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会进一步对科技文化艺术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美好生活”不断被创造、不断具象化,人自身的发展也得以实现。
(严文波、李寅熊 中国社会科学网《深刻认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三重逻辑》)
材料二: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随着数字技术、基因编辑、自主驾驶、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似乎即将进入崭新的“智能时代”。对此,许多人欢欣鼓舞,也有不少人隐忧、感到茫然,有的人甚至感到恐惧。特别是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家务活动、医疗服务等活动的逐步替代,一些人更是忧心忡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生命的生产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劳动维持自身生命,另一类是通过生育延续他人生命,这两类生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础。
B.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中,“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将消除劳动分工的束缚,人类将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意生存”阶段,无需任何社会变革或努力。
C.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内涵广泛,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以及满足精神需求的精神产品生产,其中人类个体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能力最为重要。
D. 马克思提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并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财富的衡量标准将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本,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健全的社会机制及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实践。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综合提升,还切合了人们对未来智能时代技术应服务于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期望。
C. 马克思虽然并未直接预测到智能技术的出现,但是他提倡的“按需分配”原则在智能时代对资源分配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D. 由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服务业繁荣,预示人类向休闲社会迈进,诗意生存将渐成现实。
3. 下列选项最不符合智能时代人类“诗意生存”特征的一项是( )
A. 宝马车辆的样机工程中,智能AR应用程序加速了整个流程的速度,从单个车辆部件到复杂的生产阶段,节省高达12个月的时间。
B. 扫地机器人、智能厨房等智能家居的使用,把家庭“煮妇”从繁琐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C.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高度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24小时无灯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D. 国内多家电商平台使用智能算法推荐系统根据顾客身份和消费习惯推送相关产品的广告信息。
4. 材料二在探讨智能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时,多处使用了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应对智能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导语】材料一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形态,强调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材料二则探讨了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指出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诗意生存”的新阶段。两则材料共同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因果论证展示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积极前景。
【1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将消除劳动分工的束缚,人类将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意生存”阶段,无需任何社会变革或努力”错,错误在于两点:一是无中生有地提出“无需任何社会变革或努力”即可进入“诗意生存”阶段;二是逻辑错误,认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会直接导致人类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意生存”阶段,忽略了社会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复杂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摊担与叫卖(街头夜之五)
吴伯箫
寂夜宜于深思,寂夜宜于狂吟;哲学家与诗人都应当是夜之骄子。漫挑着豆孤灯,轻捻着短发微髭,蹙紧了眉,敲点着甲指,浑浑噩的宇宙,怕要是在这幽渺的情景下分开天与地,安排好日月星辰的吧。幽灵超脱,幽灵倘能超脱,神祇羽降,神祗若可羽降,也总该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