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530字。
2023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练习(四)试题卷
【说明】练习范围:九上全册,九下第3、6单元,古诗8首。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21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班级决定组织以“学问和智慧”为主题的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活动一:学智人生】
若把学问①pì______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②fǔ______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学问、( )学问、( )学问。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2分)
①______ ②______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笼罩 透视 运用 B.透视 笼罩 运用 C.透视 运用 笼罩
【活动二:名句串烧】
3.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完成“名句串烧”。(10分)
(1)“贬谪”是古诗词中一个永远绕不过的话题,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自己获罪被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战斗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表明诗人决心以死殉国,从容壮烈,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与诗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______。
(6)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时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______,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以上这些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珍藏。
【活动三:名著秀场】
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北京。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救难破城。”宋江道:“若要如此调兵,便请军师发落。”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你众弟兄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北京。城内有座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此为上计。”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你明日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时迁应允,听令去了。
4.以上选段出自名著《______》,涉及的是______的故事。(2分)
5.在“名著秀场”环节中,要求你以吴用的口吻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结合选段内容或全书内容进行阐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