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297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人道是,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答案】 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②. 故垒西边 ③. 三国周郎赤壁 ④.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⑤.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
易错字词:艰、繁、鬓、垒、皆。
选择题。(5分)
2. 小秦在“领略成语魅力”主题语文活动中整理了一些成语的出处,下列成语对应的课文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
成语 课文出处
对酒当歌 ①
千呼万唤 ②
青出于蓝 ③
沧海一粟 ④
A. ①《琵琶行》;②《短歌行》;③《赤壁赋》;④《劝学》。
B. ①《短歌行》;②《琵琶行》;③《赤壁赋》;④《劝学》。
C. ①《琵琶行》;②《短歌行》;③《劝学》;④《赤壁赋》。
D. ①《短歌行》;②《琵琶行》;③《劝学》;④《赤壁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酒当歌”出自《短歌行》第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千呼万唤”出自《琵琶行》的“千呼万唤始出来”;
“青出于蓝”出自《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沧海一粟”出自《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
故选D。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能青出于蓝,正是老师最大的安慰。
B. 元旦节来了,我们正好对酒当歌,痛痛快快地玩一晚上。
C. 用不着千呼万唤,伍佰大大方方地走上台,指挥大家一起唱了一首歌。
D.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像李清照这样的文坛女性实在是沧海一粟,屈指可数。
4. 最能体现《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特点的一项是( )
A. 安徽桐城张、吴两家建房争地,诉讼未决 后经开导两家各让三尺,成“六尺巷”。
B.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不屈不挠逐级上告。
C. 父亲在高速公路边开车边打电话,孩子在旁一再提醒却无效,孩子最终选择报警。
D. 据《本色中国人》记载,清代在衙门审判案件之前,原告和被告会被各打三十大板。
二、阅读(50分)
(一)(1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愚园路的城市微更新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推动力量。一种以原住民、当地街道社区和社会力量为主体,希望在这条原本属于居住区的马路基础上,保持它原汁原味的生活,保持它以原住民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并通过进一步的邻里建设加重它的地方性。另一种力量以当地开发企业、外来创业者和新移民为主体,积极推动这条马路的潮流化和年轻化,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