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06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一)
九年级语文
(全卷共8页,21小题;完成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填写下面经典古诗文阅读积累表。(20分)
作者、出处 语言积累 简要批注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____________。 边地悲凉奇异的秋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②____________。 以春花喻冬雪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报效国家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年轻有为,统率千军万马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⑤____________。 以死明志,舍生取义。
纳兰性德《浣溪沙》 一抹晚烟荒戍垒,⑥____________。 边塞荒凉萧瑟的风光
夏完淳《别云间》 毅魄归来日,⑦____________。 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⑧____________。 心系战场的家国情怀
苏轼《定风波》 ⑨____________,谁怕?⑩____________。 顶风冲雨,从容前行
秋瑾《满江红》 ⑪____________?青衫湿! 红尘之中,知音难觅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伤心秦汉经行处,⑫____________。 化为尘埃,灰飞烟灭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书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⑬____________。 皓月千里,对月抒怀
《十五从军征》 兔从狗窦入,⑭____________。 离家之久,物是人非
孟子《鱼我所欲也》 是故⑮____________,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生最大的事有时并非生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⑯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精神之乐超越感官享受
诸葛亮《出师表》 后值倾覆,⑰____________,⑱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危难关头,接受重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⑲____________ 外形光艳美丽
《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⑳____________,必以情。 公正裁决,实事求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近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逐渐步入网络云端,以 甲 作品背后动态的工艺制作过程。在刺绣、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直播中,创作者关掉滤镜、美颜,专拍手部特写,一针一线、一刀一划在镜头中被清xī ① 放大,拉近了观众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距离。一些优质直播和视频赢得超百万点赞,其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完整还原了复杂工艺细节,更在于传递出工艺的深层内涵。精湛技艺背后,精益求精、 乙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迸 ② 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如今,借由新的传播媒介,使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促进了中华美学精神在新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在②处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序号,2分)
①______ ②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填序号,2分)
甲______(A.体现 B.展现) 乙______(A.一丝不苟 B.小心翼翼)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实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
B.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实现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转变。
C.导致了传统工艺美术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
D.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
3.九年级某班开展“读名著•说名著”线上学习活动。小香在阅读《水浒传》《简爱》时发现:两部作品都有几处失火的情节。作为组员,请你与她一起完成小组的专题探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