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97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在红色文化问题上,有两种不自信:一种是误以为文化自信只能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际上排除了红色文化,也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红色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另一种是一谈起红色文化就有些不自信,以为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诞生的文化,现在我们成为执政党了,要告别革命了。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按照这两种观点,文化自信根本建立不起来。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始终没有中断,而且还获得了新生。既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新性发展,获得了新生,那么我们当今所说的文化自信,自然是贯通古今,而绝非专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要做到文化自信,既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历史形态的自信,也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当代形态的自信,更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未来发展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贡献的自信。唯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持久地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摘编自李捷《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
  材料二:
  遵义师范学院的百年建校历史成就了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而影响学校至今的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从遵义师范学院校党委书记王大忠的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到一份自豪,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发挥无数高校所没有的人文资源——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新生。
  B.遵义师范学院建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C.对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能否保持始终如一的自信,取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否拥有自信。
  D.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也是“红色经典”一贯的价值追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红色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不自信,同样也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B.遵义师范学院将教书育人与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彰显了红色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
  C.作为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文学审美意义。
  D.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当代实践价值,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3.根据材料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所强调的精神同材料四的主旨是一致的。
  B.红色是流动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是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红色文化必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红色基因鲜活地体现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身上,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
  D.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受到了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所以我们才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4.材料四论述“红色文化”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5.从前三则材料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红色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簸箕
  张金凤
  “簸,簸,簸簸箕,米过来,糠过去。”一首遥远的童谣穿越时空而来,久远的乡村往事汹涌而至。突然强烈地想念簸箕,想念那些粗衣大襟的乡村女人。
  簸箕是大腹便便并不美观的农具,就像那些被困苦遮掩了光芒的乡下妇女,粗陋简单但心性刚烈。簸箕的职责是筛选。与筛和箩不同,筛和箩是从眼睛上筛选,看表面,谁大谁小,尺度恒常,谁也蹬不了浑水,小的就让你过去,大的留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