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140字。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注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米悖论最初的想法并不是由费米提出的,而是出自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33年所作的一份未经发布的手稿。他这样写道:“人们否认了外星文明的存在,因为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的话,应该会发生两件事情:一是它们应当拜访过地球了,二是它们应该向我们发出过一些它们存在的信号。”
至此,这个问题并没有形成悖论,而只是一个简单的假说演绎。因为基于我们尚未发现外星文明这一事实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理论,我们应当得出的结论是“宇宙中不存在地外文明”,并不会产生矛盾。提出矛盾直到1950年,费米与他的同事们谈话时聊到了外星文明在哪里这一问题。他们同样想到,如果存在外星人,那么人类应该已经发现过外星人了。但与齐奥尔科夫斯基不同,费米在讨论之后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并提出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是很大的。因此,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悖论。在费米去世后,上述内容被他的同事发表,这个悖论也被称为费米悖论。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0年某个夏天的午后,伟大的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与他的朋友爱德华•泰勒、埃米尔•康佩斯基、赫伯特•约克共进午餐,其间他们做了一个关于宜居星球的计算。他们的结论是:即使生命是一个罕见的偶然事件,星系也足够大,它还是很可能存在的。谈话继续进行,费米却一反常态地沉默了好长时间。突然,他向另外三个人吼道:“其他人在哪里?”这有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米悖论,理论推算应该有外星生命,即使是偶然的,但是实际上人类又没有发现外星生命存在。
B.宜居带,行星与恒星保持的特定运行距离,这段距离上的行星能够以合适的温度维持液态水的存在。
C.作者认为在所有生物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挑战的情况下,外星人没有入侵地球,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可爱的银河系的企鹅。
D.生命,美国字航局从生物与化学的角度进行定义,这个定义为人类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思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颗行星具备组成生命的物质,而且发生反应的条件合适,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生命。
B.涉及外星生命的形式,“我们只能做出谨慎的评论”,意思是,对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地球人仍不确定。C.人类向太空发射了包含人类信息的探测器,意在寻找外星文明,同时,也希望外星文明找到地球。
D.外星人可以通过探测地球上的氧气与地球发射的无线电的方式来认识太阳系,并进而找到地球人。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喜欢《星际迷航》等科幻电影,他希望人们能认真对待电影中的情景,也许电影的描述是真的。
B.选文段落之间联系严密,逻辑性强,除第一段外,每一段的段尾句和下一段的段首句语意勾连。
C.文章多处使用设问的手法,能够启发读者对探访外星文明的思考,使文章的表述有波澜,有变化。
D.论述液态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时,作者使用了排除法,固态化学体系和气体没有产生生命的可能。
4.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小说《三体》中提出“黑暗森林法则”: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本文作者的观点是否与“黑暗森林法则”一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5.蒂姆•詹姆斯是一位科学老师,他的科普作品语言具有一种亲和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将军树
刘建超
将军指着眼前的茫茫戈壁滩,仅存的左臂潇洒威武地一挥:“同志们,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搭帐篷!”金黄的戈壁滩,星罗棋布地支起泛着淡绿色的蘑菇般的帐篷。将军走进一顶帐篷,看见敬着军礼的小战士脸上挂着一滴未来得及拭去的泪珠。将军和蔼地笑了:“怎么?小鬼,想家了?”小战士抹了把脸:“报告首长,没有。”将军把自己的手绢递给小战士:“那你哭啥子呀?”小战士低着头:“这里一棵树都没有,一点儿绿都见不到。”将军的面色凝重起来:“是啊,这里没有树,没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