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760字。
北海市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画,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进行环境装饰、情感表达、观念形塑的艺术形式和人文介质。千余年来,中国年画的制作工艺、题材内容和社会功能也在一直不断地演进和变化。大致来说,传统年画主要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现代年画主要通过机械印刷进行生产。因为应年节的风俗所需而制,年画一直都是中国造型艺术中最为普及的文化消费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与“旧”相对的“新”年画。20世纪50年代的“新年画改造运动”,使得“新年画”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文艺观和价值观的艺术载体,也是藉此开始,“新年画”开辟了与传统年画迥然不同的新道路和新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语言的转变。在传统年画中,人物的服饰、环境的道具等形式要素大抵处于叠合的状态,而在“新年画”中,这些造型形式均以当下时代为符号。另外,大多数的“新年画”也吸收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造型手段及透视观念,以侧重写实化的造型手法呈现出与传统年画大相径庭的面貌。二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总体来看,传统年画与“新年画”创作风格体现为从古典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路径,“新年画”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创作原则拉近了艺术审美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化功能的转变。年画的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就其禳灾层面来看,传统年画体现了老百姓浓重的辟邪祈福的文化心理,但“新年画”更多主张破除迷信、崇尚科学、鼓励勤劳团结、爱党爱国等时代公德。四是销售及传播路径的转变。传统年画依靠民间市场进行销售,“新年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政府的行政行为主导其销售和传播。
21世纪初期以来,年画的创作、生产和消费生态逐渐走低,究其原因:传统木版年画已基本退出了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空间,产业生态严重受挫,传统年画从民艺品逐渐向艺术收藏品转型。同时,原本针对年画市场进行专门化创作的职业画家群体业已转型,其创作之源几近枯竭。作为年画主要消费市场的乡村空间,年画供应也大大缩减。另外,与此前半个世纪以来的年画创作相较,当下的“新年画”多数采用电脑组合或摄影的手段为之,美术性大大衰退,审美性式微。
实际上,作为一种极具韧性的传统民间风习,广大老百姓对年画的消费习惯和精神心理依然存在。在信息时代,网络虽然对于年画的图像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便捷效能,但亦有其局限性,它依然无法替代纸质年画在百姓生活中的切实作用,尤其对于广大乡村的受众而言。因此,针对目前乡村年画市场的缺漏,需要以此来丰富老百姓的精神审美活动。
目前,传统年画领域还有少量的美术工作者进行“新年画”的创作,但这些作品只限于参加赛事或展览,同时,也有不少的职业美术家创作了大量与现实生活及革命历史相关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均可以年画的形式做更进一步的大众传播,如果文化部门、行业组织与出版机构联合,重新疏通美术创作与民众审美之间的通道,将契合社会主义文艺观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市场路径输送到老百姓手中,这对于老百姓的审美满足、美术作品的大众化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工作的推进都将具有切实的作用。
(摘编自张西昌《年画的新发展与新风尚》)
材料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变,曾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年画一度备受冲击,一些传承人因节令生产和销路所限等原因而苦于生计,许多年画产地面临后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年画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以地方各级政府 行政行为为主导进行销售和传播。
B. 产业生态严重受挫、创作之源几近枯竭、美术性大大衰退等原因,导致进入新世纪,年画的创作、生产和消费生态逐渐走低。
C. 农历新年张贴年画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习俗,年画美化生活空间、烘托节日气氛,更是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的载体。
D. 当下年画创作调整产出形态,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努力,还依靠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参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年画与新年画创作风格从古典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决定了新年画与浪漫主义的决裂。
B. 信息时代,网络依然无法替代纸质年画在百姓生活中的切实作用,是因为传统民间风习极具韧性。
C. 让年画以多元的方式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博物馆可以举办经典年画展览。
D.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包括年画在内的民间美术“守正”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两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论证材料一第二自然段有关观点的一项是( )
A. 杨洛书的《西游记》年画刻板共440块,达三四千人物,是年画中的绝世珍品。
B. 在清代人使用的年画中,存在着明代服饰的人物及环境道具等视觉信息。
C. 杨家埠年画图是文的示意,文是图的说明,图文相济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D. 绵竹年画产于竹纸之乡,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期。
4. 材料一是如何论证“年画的新发展与新风尚”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5.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和你的思考,简要说明如何让古老年画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间绽放异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中国传统年画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错误,原文是“大致说来,传统年画主要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以“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为主导进行销售和传播”的是“新年画”,而非“中国传统年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决定了新年画与浪漫主义的决裂”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总体来看,传统年画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家铺子(节选)
茅盾
新正开市第一天就只林家铺子生意很好,到下午四点多钟,居然卖了一百多元,是这镇上近十年来未有的新纪录。销售的大宗,果然是“一元货”①,然而洋伞橡皮雨鞋之类却也带起了销路,并且那生意也做得干脆有味。虽然是“逃难人”,却毕竟住在上海,见过大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