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
诗人早结桃花缘——徐志摩的故事
留在储安平记忆中的徐志摩“就像一架火炉,大家围着他感到有劲”。他在《悼志摩先生》中说到,1930年春天,他编《今日》,向徐志摩要稿子,时在北平的志摩来信还惦记着江南的妩媚,“我在西湖时,曾装了一袋桃花寄给他过。”遥望当年,西子湖畔,桃花满天,年轻的储安平用袋子装桃花,寄给徐志摩的情景,我们只剩下了羡慕的分。
西湖边的桃花固然令徐志摩心喜,桂花、梅花,乃至红叶、芦花也都是他爱的。他的家海宁硖石离西湖那么近,短短一生中,他一次次地来饱餐西湖风色,并多次与喜欢的老大哥胡适相约在西湖,1923年9月那次,他还留下了一本名为《西湖记》的日记。当时胡适正在烟霞洞养病。中秋节,他们本来约好一起在烟霞洞赏月,因为志摩从海宁到杭州太晚了,没有去成。
次日,徐志摩才动身去烟霞洞,路上先逛了雷峰塔,感叹其“神秘的庄严的美”,不过他发现塔里面四根大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着危险极了”。等徐志摩到了烟霞洞,胡适和商务印书馆的元老高梦旦他们却游花坞去了,他喝了一碗茶,捡了几片大红叶,匆匆下山,以香蕉月饼代饭。
10月20日,他又一次和胡适、朱经农等相约在西湖“寻快活”,他们都下榻在新新饭店,夜深,二更时分,他和胡适远眺湖、堤和堤影,“清绝秀绝美绝,真是理想的美人,随她怎样的姿态,也比拟不得的绝色。”一时动了心,想出去“拿舟玩月”,最后还是辜负了湖光、月色,不曾去偷尝“西子”的梦情。第二天他们先是游湖,上了湖心亭,“湖心亭看晚霞看湖光是湖上少人注意的一个精品——看初秋的芦荻,楼外楼吃蟹,曹女士贪看柳梢头的月,我们把桌子移到窗口,这才是持螯看月了!夕阳里的湖心亭,妙;月光下的湖心亭,更妙。
晚霞里的芦雪是金色;月下的芦雪是银色。“胡适和他讨论起莫泊桑对月光的描绘,曹表妹唱起了”婉曼得狠“的《秋香》歌。他说在三潭印月,他不爱九曲、三潭之类,而爱在月光下看雷峰塔静极了的影子——”我见那个,便不要性命。“还有晚上雾霭苍茫中的阮公墩。
他用一个“嫩”字形容中秋的西湖。那几天,他们还到过西溪、花坞,花坞的竹林、西溪的芦荻,他说是“数大”之美,对于花坞的竹子和那一带的风色,他无不叫绝。但他说与其白天去西溪看芦花,不如月夜泛舟湖心亭看芦花,近便又经济。有一天晚上,他们爬过葛岭,上过初阳台。
1926年2月中旬,一个有风有雪的雪天,徐志摩到杭州,也不忘去灵峰探梅,坐在轿子里,“脚冻如冰,手指也直了”,《梅雪争春》诗所写的是他的亲历。当天,他和胡适一起去肺病医院看望了郁达夫。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折一枝梅花,寄一封“没字的梅花信”给爱得死去活来的陆小曼。9月,徐志摩又到西湖,那正是与陆小曼发生婚外恋,难分难舍又遭遇阻力时,他盼望着情人的到来,焦虑,不安,心里升起了许多的凄凉,在楼外楼微醉时他尝到了凄凉味,他到烟霞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