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310字。
怀化市2023年下期期考试题
高一语文
考试时长:150 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日前,以“中国艺术形象的世界展现”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以及海外的艺术家、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聚焦人文湾区建设,共话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作新动向、新思考、新成就,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出谋划策。
(2)本届论坛发布了优秀文艺创新案例,包括舞剧《咏春》创演、南风艺术部落、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观澜版画基地传承与创新、全球微粤曲大赛等8个项目入选。
(3)舞剧《咏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场,叫好又叫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咏春》着眼于传承创新与现代艺术表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相结合,活化‘咏春拳’和‘香云纱’两项非遗项目,通过舞台的精美叙事和细节体现,多角度呈现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同宗同源、民俗相近的海外华人中引发共鸣。”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说。
(4)观澜版画基地 10余年立足客家古村落,探索出一条古村落保护与文化发展相融合的创新之路。深圳市龙华区“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副主任赵家春说:“我们为客家古民居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和国际化元素,让它在当代更好地发展,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5)全球微粤曲大赛则是在融媒体技术赋能下,将优秀传统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大推出了融合传统粤曲与流行音乐,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微粤曲”,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中生根发芽。
(6)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来,文学艺术以独特的形式表现、阐发、传达、凝聚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力。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冯双白认为,文明交流互鉴应成为当代文艺创作所秉持的共同追求。
(7)一直以来,影视作品是海外观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比如电影《流浪地球2》在海外4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观看人次超过8000万。电视剧《山海情》被译制为马来语、哈萨克语、法语、西班牙语等20多个语种,在北美、东南亚、阿拉伯、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引发广泛共鸣。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目前已在多个海外市场上映。《封神三部曲》电影编剧冉平说:“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找好题材,更重要的是叙事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熟悉掌握类型叙事,有时是决定电影产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关键。”
(8)近年来,以网络文学、手游、纪录片等为代表的中国文艺作品,在海外收获众多粉丝。新疆喀什地区文联主席于智军说,这些在海外广受欢迎的作品,都做到了“中外融通”。比如国产游戏“原神”,不仅有突出的中国元素,也有中外文明的融通,唤起了不同受众的共鸣。“我们要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结合国际视角和人类共同精神价值,创造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智慧内涵的文艺作品,和其他文化互学互鉴,寻找共同点,弥合差异性。”他说。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宇认为,《咏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相结合,活化“咏春拳”和“香云纱”两项非遗项目,引发了同宗同源、民俗相近的海外华人共鸣。
B. 冯双白认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所以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
C. 从近年来以网络文学、手游、纪录片等为代表的中国文艺作品在海外的广受欢迎可知:只要做到了“中外融通”,中国文艺作品就可以成功“走出去”。
D. 数字化时代为中国艺术家和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全球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使中国文艺作品实现了全球化传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这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探讨了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作新动向、新思考、新成就,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出谋划策。
B. 第②③④⑤段运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②段总说本届论坛优秀文艺创新案例,③④⑤分说其中几个文艺创新案例的特点。
C. 以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山海情》为例论证了“影视作品是海外观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
D. 周建新认为数字文化产业既有文化属性,又有技术属性,能强调视觉效果,弱化语言表达,更容易跨越语言障碍,实现广泛传播。
3.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不能体现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相结合”实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项是( )
A.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以绚丽堂皇的光影技术再现了造纸术、指南针、丝绸之路等中国元素,在美国的收视率超过了其他任何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
B. “敦煌女儿”樊锦诗将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莫高窟亘古、浩大、神秘、深邃的文化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日本、美国等国的国际构先后与莫高窟开展合作项目。
C. 阿里巴巴全球网商三十强、雀之恋旗袍CEO崔万志深耕中国旗袍文化,通过互联网把各种充满古典和现代元素的旗袍热销到了世界各地。
D. 2022年1月21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为庆祝中国农历虎年的到来,以“虎嗅蔷薇”为邮票图案创意,发行了《中国农历虎年》邮票。
4. 材料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说明。
5.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现实,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走出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强加因果。原文“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来……‘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力。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可见“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没有因果关系。
C.“只要……就”不妥,绝对化。原文“近年来,以网络文学、手游、纪录片等为代表的中国文艺作品,在海外收获众多粉丝。新疆喀什地区文联主席于智军说,这些在海外广受欢迎的作品,都做到了‘中外融通’”,不能由此推出做到“中外融通”是中国文艺作品“走出去”的充要条件。
D.“使中国文艺作品实现了全球化传播”错误,原文是“使全球化传播成为可能”,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①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