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350字。

  高一年级期末模拟检测(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棵栽植于道光年间的古树是一棵‘救命树’,保护在树上避难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袭,如今我们将其列为‘乡愁保护点’,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雄安新区大王镇大阳村,安新县乡愁保护工作队成员周建斌指着一棵古槐树说道。
  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在红火的建设场面背后,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
  为保护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雄安新区在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首创雄安新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随着“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的开展,雄安新区乡愁家底变得清晰起来。目前,雄安全城物质类乡愁点总数2367项,非物质类乡愁遗产总数186项。
  “2020年新区征迁村原有88处‘乡愁保护点’,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又新增了93处。”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辛公舜说。
  据辛公舜介绍,在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工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建设和“乡愁保护点”位置冲突的现象,雄安新区乡愁工作专班采取了“一案一政策”的活态保护措施,根据“乡愁文化遗产”价值和规划建设需要,针对每一处“乡愁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护“乡愁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配合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
  雄安新区未来将利用保存下来的古宅以及古宅构件建设历史街区,利用老物件建设展示新区农耕、渔猎以及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利用古树打造乡愁林,让未来的新区居民记得住“乡愁”。
  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将启动“数字乡愁”影像留存和“数字乡愁云”工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构建与现实世界孪生的数字虚拟空间。通过对雄安新区内的数字乡愁点进行VR及视频解说制作,建立“数字乡愁”文化平台,最大限度保留和记录古村落乡愁。
  未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打造相应的雄安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和展示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雄安城市风貌之中。
  (摘编自鲁达、崔涛《“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融入雄安规划建设》)
  材料二:
  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古宅、老树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中依然挺立,在于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也得益于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
  B. 雄安新区在对“乡愁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其它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C. 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自觉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耕地,于是产生乡愁。
  D. 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城市扩张对乡村的冲击时有发生,但通过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决这类矛盾,既不影响发展,又能留住乡愁。
  B. 雄安新区未来既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也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
  C. 籍贯是血缘关系在空间上的反映和投射,乡土社会中地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量的关系。
  D. 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因为乡土社会中人们不愿意在新的地方真正扎根。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2000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回福建省永定县祭祖,完成了父亲吴鸿麟回乡祭祖的愿望,临别时,吴伯雄在吴氏宗祠里题词“敬宗昭德”。
  B. 兴起于江浙一带的两头婚,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C. 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侠小说都对湖北襄阳有生动的描述。金庸去世的当晚10点左右,襄阳的金庸迷们用蜡烛摆出“走好”两个大字,以追思纪念金庸。
  D. 如今,农村 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386061部队”:38,即妇女节,指留守妇女;60,即60岁,指留守老人;61,即儿童节,指留守儿童。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有人认为,围绕“乡愁”,材料一在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材料二在回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血缘社群便自觉分裂”曲解文意。原文“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可见血缘社群分裂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麦田
  熊红久
  从城市到乡野,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更多的时候,田野的存在被我们忽略了,即使从乡间穿过,也只是透过车窗毫无心绪地倏然一瞥,根本没有阅及田野所呈现的真实内容。没有上心的背景,自然不会留有深刻的印记。所以,真正遥远的不是距离,而是漠视。
  这个秋日,终于静下心来,走进麦田,独坐在田埂之上。我已经很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