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380字。

  2023年秋季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编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
  材料二:
  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谈到如何搞好社会调查,材料一谈到社会调查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问题,材料二强调智勇在深入了解群众中的作用。
  B.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控制的技术得当,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C. 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不论结果好坏,因此调查者要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
  D. 材料一中加点的“口袋”指有的领导干部将调查来的结果整理成详细的材料,但这些材料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因子”不同,“因子”是复杂的,对它的研究更需要方式方法。
  B.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调查研究者需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这样才能得到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
  C. “人事很像镜子”,若你询问的问题不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那么你的“已知”地位会变成“不知”地位。
  D. 调查者要和被调查者充分合作,且以“尊重对方”的态度对待被调查者,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烦是(   )
  A. 材料一第一段以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例,论证了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的观点。
  B. 材料一第二段用反面事例论证了“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观点,并提出具体要求。
  C. 材料一画横线 部分运用排比修辞,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强了论证气势。
  D. 材料二在论证“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的观点时,使用了递进式论证结构。
  4. 怎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
  5. 为何说“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材料二强调智勇在深入了解群众中的作用”错误,材料二强调要技术地控制调查对象,要站在调查对象的立场和利益上问问题,要尊重对方。
  C.“因此调查者要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错误,原文只说“这些人必然要问……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选项无中生有。
  D.“指有的领导干部将调查来的结果整理成详细的材料”错误,原文为“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可知这些口袋材料是专门准备的,不是按照调查结果来的。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带你游泰山
  宫立
  (1)“仰望泰山,普普通通,比起任何你随处可见的俗山,并不更雄伟或更壮丽或更神奇或更险峻或更潇洒飘逸”(王蒙),但世世代代的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登泰山,写泰山。①不过“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汪曾祺),要想写出新意并非易事。“要跟谁过不去,想看他出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写泰山”(邓友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