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5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古代诗歌阅读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④,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宰相官署。③芗:同“香”。④“莫击”两句:勿效孔子击磬于卫,惟恐不为人知,遭他人嘲讽。磬(qìng):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kuì)人:挑草筐之人。
  (1)下列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以占尽丘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接着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衬托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           
  B.词中“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而“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了作词时间,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孤冷的清寂氛围。
  C.第二阕写了作者对一位曾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像屈原那样身佩芳香饰物的佳人,可视为作者自我精神的化身。         
  D.全词语言豪放,采用拟人、用典、借物抒情等手法,体现了作者的非凡志趣与精神风采,结尾呼应开篇“风流占却”,使包孕丰富的长调结构更为圆满。
  (2)有人说:“诗是心绪的传达。”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心绪不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古代诗歌阅读
  霜风①                    
  陆游
  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②秋。
  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愿补颜行③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
  【注】①本诗写于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之时。②北平,指西汉右北平郡(今辽宁凌源市)。③颜行,队伍的前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霜风”既照应了标题,又为诗中所涉及的北伐之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B.第二句中“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只能成为一个只关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