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60字。
上海市杨浦区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2023.12.26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填空。
①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②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④小语读到“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时,想起《关雎》中“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青鸟殷勤为探看 ②.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③. 濯清涟而不妖 ④. 求之不得 ⑤. 寤寐思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殷勤、濯、涟、寤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2.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___(人名)主持编纂。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不可以故意待也
(2)遂往诣蒙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 )
A. 随意 B. 仓猝 C. 普辩 D. 片刻
6. 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 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 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D. 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感受为吕蒙增添读书的动力。
7. 【乙】文中吕蒙令鲁肃“刮目相特”的具体表现是(1)___;(2)___;(3)鲁肃由“造次”至“越席就之”的行为变化表现出对吕蒙的___之意。
8. 【甲】、【乙】两文皆表现了吕蒙“就学”的成效,但在叙事详略及细节刻画上差异显著。请结合两文的不同出处,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
【答案】2. 司马光 3. (1)过去的,原来的(2)拜访
4.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 A 6. C
7. ①. 主动提出问题 ②. 准确分析形势、提供有效策略 ③. 敬佩
8. 甲文出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主要记录史事,所以叙事较完整,主要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乙文出自《吕蒙传》,是人物传记,既有语言描写,又有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描写,着重讲述人物,还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敬佩的态度变化。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文章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努力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当鲁肃再见到吕蒙时感叹吕蒙的进步,并和他结为好友的故事。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故:过去的,原来的。
(2)句意: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诣:拜访。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5题详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