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80字。

  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初二年级语文学科10月阶段练习卷 
  (满分:100  时间:80分钟)
  请同学们注意:
  1.本卷共24题。
  2.请将答案做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一、文言文(24分)
  (一)默写(6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3.青林翠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5.早春,在这美丽的季节,小兰来到西湖,欣赏到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还有那浅浅的青草,好一派勃勃生机的美景,不禁吟诵起《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
  。
  (二)诗词鉴赏(4分)
  【甲】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甲】【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用【甲】诗尾联“     “ ”    ”这两个字来概括,【乙】诗作者的情感还体现在“       ”这一词语上。(2分)
  7.对这两首诗理解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以作者寻觅三国费祎驾鹤成仙写起,后寻觅未果,改为登临黄鹤楼从早到晚观景。
  B.【甲】诗作者登楼远眺鹦鹉洲上草木衰败的景色,而使人生出愁绪,表现其漂泊在外之苦。
  C.【乙】诗颔联和颈联描绘场面浪漫宏大,写出了作者对于自己未来前途广阔的憧憬和期待。
  D.【乙】诗尾联运用了拟人,表面写故乡之水不舍诗人,实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不舍。
  (三)比较阅读,完成第8—12题。(1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②《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③戴安道:即戴逵。④剡(shàn):地名,今浙江省嵊县。
  8.【甲】文作者号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诗或文写一篇)。(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兴尽而返(     )     (2)人问其故(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文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文字凝练。
  B.两文都写了晚上去找好友,甲文求即得而喜,乙文寻未果亦乐。
  C.两文都间接对月色进行了生动地描写,写出了月色的澄澈皎洁。
  D.甲文的苏轼洒脱中略显无奈,乙文中的王子猷则尽显率真洒脱。
  12.【甲】文中的“欣然起行”和【乙】文中“       ”意思相同,说明苏轼和王子猷的出行都是临时起意。但是二人出行原因却不尽相同:苏轼是因为“         ”,王子猷则除了月夜雪景外,还因为                  。(5分)
  二、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4分)
  来自蝴蝶翅膀的创意
  ①IMOD(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是一种新的显示技术,即便是在阳光照射下,它也能使手机的显示器清晰锐丽。它展现色彩的过程与蝴蝶翅膀闪闪发光的原理相同。
  ②下次你买手机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显示面板。因为这个矩形的小显示器将可能赋予“蝴蝶效应”新的意义,当然,这是在一切进展都如预期那样顺利为前提的。
  ③在气象学中,“蝴蝶效应”原意是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带来飓风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意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