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49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部分学校八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24.1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7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Ⅰ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对低俗网络用语说“不”
  ①近年来,诸如“屌丝”“逗比”等低俗用语充斥网络,并有蔓延到线下交流乃至严肃文本写作中的趋势。低俗网络语言的横行,导致传统汉语受到污染,甚至破坏社会文化生态。因此,净化网络空间、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刻不容缓。
  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相较于现实生活,网络空间的语言表达更自由,这为网民“口无遮拦”提供了便利。各种新的表达方式和网络用语由此大量产生,并借助网络实现病毒式传播。
  ③网络语言最初是从电脑键盘上“敲”出来的。为了提民“敲”字时,能简则简,能省则省,不会对语言进行精心雕琢,导致网络语言简单化、随性化,直接对传统汉语的规范和严谨造成冲击。比如,大量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使用,“3Q”表示谢谢你,“9494”表示就是就是,“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还有一些网络语言用同音词代替原词,如“邮箱”写成“幽香”,“大侠”写成“大虾”。更有一些生造的新词,“酱紫”表示“这样子”,“干饭人”表示“吃货”,“绝绝子”表示“太绝了”等。
  ④如果说上述网络词语在某种程度上提络表达“有趣起来”,那下面这些则是赤裸裸的粗俗:“尼玛”“我靠”“懵逼”……究其原因,主要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部分网民没有深入了解事实,将情绪性谩骂甚至是恶意中伤向公共空间宣泄,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语言经由网络的蔓延和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不少低俗语言在现实生活中令人羞于启齿,在网络上却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甚至反向输入到现实生活中,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用语。
  ⑤中国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表意文字独特的语法规范。符号、字母、数字和汉字杂糅的网络用语,破坏了汉语的生态系统;表情符号的书面化使用,毁坏了表意文字的完整性。至于那些庸俗暴戾的网络用语,对传统语言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解构甚至颠覆,不仅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最终拉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⑥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语言的文明,无论是在虚拟空间,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沟通,应该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条底线。
  1. 下列对于“网络用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用语流行很快,因此污染了传统汉语,甚至破坏了社会文化生态。
  B. 网络用语多为网民“口无遮拦”所致,说明网络空间的表达比较自由。
  C. 网络用语具有简单化特点,比如混合使用大量的数字、符号、字母等。
  D. 网络用语具有随性化特点,比如使用同音词来替代或者随便生造新词。
  2. 下列关于“低俗网络用语”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民在网络上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随意谩骂。
  B. 网民在网络上对别人采取语言暴力,恶意中伤。
  C. 部分网民素质很低,认为粗鄙低俗的语言很有个性。
  D. 部分网民为图简省快捷,没有对语言进行精心雕琢。
  3. 作者认为低俗的网络用语有哪些危害呢?
  【答案】1. A    2. D   
  3. 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作答,言之成理即可。污染网络文化环境,破坏汉语的纯洁性,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拉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由第 ⑤段“至于那些庸俗暴戾的网络用语,对传统语言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解构甚至颠覆,不仅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最终拉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由第 ③段“网络语言最初是从电脑键盘上‘敲’出来的。为了提民 ‘敲’字时,能简则简,能省则省,不会对语言进行精心雕琢,导致网络语言简单化、随性化,直接对传统汉语的规范和严谨造成冲击”等内容可知,选项是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进行的表述,并非“低俗网络用语”产生的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⑤段“符号、字母、数字和汉字杂糅的网络用语,破坏了汉语的生态系统;表情符号的书面化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