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20字。
1.2《离骚》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言)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⑦驰椒丘且焉止息(驱马疾行)
A.①④⑤⑦ B.③⑤⑦ C.②④ D.①③④
二、情景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 , 。”
(2)《离骚》中写出诗人身上披着香草,佩秋兰表明自己高洁品质的诗句:“ , 。”
(3)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 ,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 ”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2)屈原《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 ,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出路就是“仕”。在那个时代,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测算等等,都是入仕的本钱。但更重要的是熟谙经史,深通谋略,懂得治人牧民之术,又能文章盖世,遣兴移情,标高自重,具有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个人魅力,才能获得“为官一方”的人望。但传统人文知识分子的软肋是“知遇难得”,科场拔士取决于考官的眼力。怀才不遇的传统知识分子要么在社会上沦为“九儒十丐”,要么像陶渊明那样隐居一隅。于是自古中国知识分子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力图以自己的才能为统治者服务、实现自己的圣贤理想的,如范仲淹标榜自己的人格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种建设型和忧患型的知识分子;另一类是隐逸型和牢骚型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往往生逢乱世或朝政腐败时期,他们远离政治漩涡的中心,有意使自己边缘化,甚至故意和传统习俗作对。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个个放浪形骸、蔑视礼教,视官场为逐臭之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