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7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阶段练习(一)
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22道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要塞sài 不缀chuò 炽热chì 筋疲力尽jīng
B.建树jiàn 教诲huì 胆怯qiè 殚精竭虑dān
C.绯红fēi 佃农diàn 翘首qiào 震聋发聩zhèn
D.劳碌lù 镌刻juàn 滞留zhì 眼花嘹乱liáo
2.选出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______,文化消费活力强劲恢复。文化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已经成为十分活跃的因素、______的力量,文化需求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进一步______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做好文化和经济深度______这篇文章。
A.朝气蓬勃 不可或缺 发挥 结合 B.蓬勃发展 缺一不可 发扬 结合
C.朝气蓬勃 缺一不可 发扬 融合 D.蓬勃发展 不可或缺 发挥 融合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①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②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③同学们要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并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它们。④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关注变化,不断更新自己对新闻的认识。⑤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新闻的写法与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A.“新闻”是名词,“是”是动词,“我们”是代词。
B.“各种各样的新闻”“不断更新”“快速发展”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第③句有语病,应将“经常”放在“养成的前面”。
D.应将第④句和第⑥句换一下位置,语序才更合理。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1)选出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在鲁迅的一生中有几位令他终身难忘的老师,除了在日本留学时的藤野先生,还有在南京学堂求学时的寿镜吾先生。
B.消息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新闻体裁,运用广泛,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如毛泽东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D.《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2)名著阅读。(2分)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埃德加??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彩情节。
5.古诗文默写。(8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渡荆门送别》)
(2)牧人驱犊返,______。(《野望》)
(3)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4)八方各异气,______。(《梁甫行》)
(5)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6)攀条折其荣,______。(《庭中有奇树》)
(7)《黄鹤楼》中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6题。(3分)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望月有感①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因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此诗的创作背景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白居易兄弟几人便流离失散,分在五处。
6.选出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甲诗通过叙述、写景,写出使的所见所闻,乙诗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
B.乙诗前两联从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C.两首诗都借“雁”“蓬”进行比喻,甲诗借此表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之感,乙诗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