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74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条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出的答案填涂在指定位置。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试题卷共10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纵观整条生命锁链,也许我们并无依据,更无资格界定谁是“害虫”。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同时具备“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两种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任何物种生存当各怀绝技,互利互惠,正像那句德国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其防卫又各有绝招,有的长刺,有的含毒,有的恶臭,有的干脆以极大的繁殖力,产下成千上万的后代,只要有一二成活就不会绝种。凭借着这两种天赐本领,在天敌存在的环境里,每个物种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侵害,在大自然中立足,生生不息,并与其他物种动态平衡,偕同繁衍。
  人类不断地将原本野生的植物移入田园。受到特殊保护的植株也逐渐自行解除武装,退化自我防卫能力,完全依赖人类的庇护。它们按照人类的意愿,使自己长得叶肥、果大、粒饱、味美、株高,奉行“全力发展,不要防卫,依靠保护”的政策,使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物种。它们这种体态特质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口福,也成了各种动物伺机捕食的首选目标。
  许多农作物原始的野生形态本非这般招摇。经过人类调教,它们现行的生存状态,实乃生命之大忌。这等于把自己的软腹部完全坦露给对手,又怎能不招引大批天敌蜂拥而至呢?对此局面已经难以招架的人类,无奈之际,将其统称“害虫”。可见,是先有人类育出无防卫能力的肥美之物,然后才引出“害虫”概念。倘它们仍是旷野中的野麦、野菜,怕什么害虫吗?
  对付害虫,我们人类重要的法宝——杀虫剂也越来越失灵了。我们的对手不仅是一个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更是一个繁殖周期短、迅速更新的种群。不管人类施用什么药剂也只能灭其一部,留下来的却成了抗药性一代胜过一代、为害能力越来越强的品种。杀虫剂是个两难之物,既要虫死又要人活。这场艰难的人虫之战弄得我们多少有点气急败坏。跟害虫斗红了眼的菜农,有时真有点失去了理智,不顾后果地使用了剧毒农药。食此蔬菜使人致命,集体食物中毒的事故频频发生。在人虫“化学战”上我们人类真不如蛇族。你看人家眼镜蛇所施剧毒液可使猎物当即毙命,所含毒液对自己绝对无害。
  我们是否应该改换一下思路,更新一下现有观念,从根本上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呢?我们能否牺牲一些产品的肥美高产,选换一些味差些、实小些,但自我防卫能力强,基本上无需农药的物种呢?虽说不可能人人都去采挖野菜,但我们能否不断地移植野种,限定人工培育种植代数呢?也许这种野性未脱的园中作物反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草——这个家族让我打心底里充满敬意。其实我们现在食用的稻麦豆菜原本都是草。人类选择了几种“可教”之草加以驯化,才有了农业。它们一经人类调教,也就脱离草籍。而把那些野性不改、久驯不化、不甘为我所用的顽璞物种,一概轻蔑地称为“草”。其实这种野性当中,自有一种顽强保持自我的风骨,一种不肯寻求庇护的自主,一种不甘人类使役的自尊,一种不受人施舍(肥料)的自立。它们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有绝对的自信——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世世代代生存下去。它们的存在就是对人类霸主地位的挑战。它们生就一副坚根韧骨,任你人踩车碾虫咬兽啃,经得起草原荒火,耐得住旱涝蝗雹。甚至小行星撞击地球、严酷的地质冰期都没能让它们绝种。常言道“人不如草”,这句话应由贬词变为敬语才对!
  凡事都是先“养弱”而后有“害侵”也。
  遗憾的是,我们不光是在园田农业上养弱引害。我们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然的所有物种既“自主生长”又“自我保护”,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构建了和谐且平衡的巨大的生态系统。
  B.野生植物被人类移入田园,受到特殊保护,变为自我防卫能力退化的肥美之物,满足人类口福,易招引大批天敌攻击。
  C.农业是人类驯化“可教”之草的产物,不断移植野种,限定人工培育种植代数,才能培育更利于人体健康的园中作物。
  D.中国得天独厚的教化传统会泯灭人们的野性与个性,名都大埠、文化发达之地几乎没有一个政治枭雄就是明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说明大自然物种各怀绝技、互惠互利的生存法则,言简意赅又生动形象。
  B.世上本无害虫,害虫是人类面对移植于田园的野生植物招引大批天敌而难以招架的局面后,给予这些天敌的特定称谓。
  C.文章中,作者赋予“人不如草”以新义,表达了对草所代表的自主、自尊、自立、自信等生命韧性与野性的肯定与赞美。
  D.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盛行“养弱哲学”,“慈不掌兵”“严师出高徒”等行业规范极易造成理解偏颇,酿成“养弱”的局面。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先‘养弱’而后有‘害侵’”的一项是(   )(3分)
  A.溺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
  B.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使木寿且孳也。
  C.政府对企业大包大揽,代其制订生产计划,包销产品,这样,企业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D.为了管理好班级,班主任事无巨细,件件必躬亲,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4.文章中使用“恶性循环”“斑驳的铜锈”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文章采用了哪些方法说明“生命之野性”的重要性?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一夜风流
  莫言
  1991年7月11日晚7时,南京市六合县新集乡孔湾滁河大堤决口,5米多高的洪峰,咆哮着扑出堤外。一个小时后,十几个村庄和数万亩良田,变成了一片汪洋。
  ……
  他听到人们哭着喊:解放军来了!救命恩人来了!
  他让舟往前靠,一丛茂密的树枝挡在面前。用手拨了一下树权,成群的蚊蜢猛地扑到了他的脸上。他感到有无数只尖嘴扎进了自己的皮肤。他喊道:老乡们,不要着急!随即剧烈地咳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