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610字,答案扫描。
汉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 做题人: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共8页。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拍摄制作技术的推广普及、网络视听平台的快速发展,微短剧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也成为引领中国平台和中国故事“出海”的网络艺术新形态。当熟悉的台词、剧情、服装、道具等通过艺术手段巧妙融入异域场景时,不少人惊呼“原来大家都吃这一套”。微短剧“出海”何以爆款频出? 答案就在于一个“轻”字。
内容上的轻量化是吸引用户兴趣的首要因素。在几十秒到15分钟不等的时间里,一部微短剧能够集合多个题材元素,并通过快节奏、多反转、强冲突、浓情绪的表达方式迅速吸睛。相较于历史片、纪录片、形象宣传片等严肃题材,微短剧提供了跨文化交流中通俗易懂的“低语境”表达,迎合了各个群体共通的情绪价值需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压娱乐的途径。
形式上的轻便化是微短剧获得大规模传播的基础前提。与长视频相比,微短剧体量小、更新快、入口多,用户无须注意力的集中投入,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尽情“刷剧”。观看微短剧无须使用电脑、电视、大屏幕等设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无负担地接入。用户只需通过评论、点赞和分享等互动功能,便可与创作团队对话,甚至参与、主导后续剧情走向。
手段上的轻巧化是微短剧收获海外市场的关键原因。“出海”微短剧针对多样的区域和分众特征,进行了精准化的内容制作与渠道投放。例如,面向欧美地区大力推介个人英雄主义、灵异类、惊悚类题材,面向日韩用户重点讲述普通人职场逆袭的热血故事,让东南亚用户在复杂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纠葛中产生共鸣。从最初的输出国内短剧、增加外语配音和翻译字幕的译制形式,再到如今由当地团队参与制作、本土演员直接出演,本地化实践进程不断深化,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时效性也由此不断提升。
运营上的轻简化是“出海”微短剧能够持续发展的商业法宝。微短剧投资少、落地易、回款快、周期短,商业模式更加灵活多元。其中,横屏微短剧的盈利模式常嵌套在长视频平台的会员制度当中。竖屏微短剧多将用户单集付费作为主要盈利点。此外,会员订阅、广告解锁、平台采买、流量分账、电商带货等盈利方式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如今,“出海”微短剧企业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全产业链条,上游包括IP、剧本、拍摄、制作等内容生产环节,中游涵盖采买、整合、销售等内容分发环节,下游则是针对用户的内容消费环节,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运作路径。
(摘自2024.10.23《光明日报》: 景嘉伊《国产微短剧:“轻”风好扬帆》)
材料二:
在文化产品中追求“爽点”并无任何不妥。被一部分人大加嘲讽的“槽点”,可能是另一部分人甘之如饴的“爽点”。纵使相当一部分“疯了”的微短剧按照主流文化产品的标准来评价,显得格调不高、制作粗劣,但是必须承认其精准切中了部分特定受众的需求。长久以来,市场上缺少专门面向这些人群的文化产品供给。他们的文化需求游离在所谓“主流”之外,也长期被贬
1.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关于“‘出海’微短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出海”微短剧中普通人职场逆袭的热血故事,让东南亚用户在复杂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纠葛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B. “出海”微短剧从最初的译制形式到如今的本地化实践进程不断深化,使得它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时效性不断提升。
C. “出海”微短剧的盈利方式包括会员订阅、单集付费、广告解锁、平台采买、流量分账、电商带货等各种形式。
D. 如今,“出海”微短剧企业已在内容的生产、分发、消费等各个环节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运作路径。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近年来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拍摄制作技术的推广普及和网络视听平台的快速发展。
B. 将外国人熟悉的台词、剧情、服装、道具等通过艺术手段巧妙融入异域场景,使得微短剧“出海”爆款频出。
C. 在跨文化交流中,“出海”微短剧提供了通俗易懂的“低语境”表达,迎合了各个群体共通的情绪价值需求。
D. 微短剧门槛低、投资小、回报大、周期短的特点,是行业资本和一些地方政府入局微短剧的重要原因。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材料一基于对微短剧已成为引领中国平台和中国故事“出海”的网络艺术新形态的认识探索其火爆的原因。
B. 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二所谓微短剧的“疯”与材料一所说的“爆发式增长”“爆款频出”含义相同。
C. 材料一的“轻”和材料二的“疯”包含了作者对我国当下快速发展的微短剧褒贬不一的评判态度。
D. 在讨论微短剧的发展时,材料二把它与多种新兴文娱形式的发展历史相联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每则材料的首段与下文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的作者对国产微短剧的“疯”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担忧?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