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1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九 年 级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黑色水笔或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答题前请将相关信息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 (二)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请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田字格处填写恰当的汉字,要注意书写规范美观哟!(3分)
  探索浩 hàn(  )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嫦娥”揽月到“羲和”逐日,从“天和”遨游星辰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见证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铿qiānɡ(  )步伐,pǔ(  )写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崭新篇章!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亵渎(dú)     广袤(mào)     原弛蜡象(chí)    强聒不舍(guō)
  B.娉婷(pīng)   制裁(cái)     断章取义(yì)     雾凇沆砀(hàn)
  C.汲取(jí)     恪守(kè)      富丽堂皇(huánɡ)  樯倾楫摧(jí)
  D.灰烬(jìn)    濡养(rú)      附庸风雅(yōng)   浩浩汤汤(sāng)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1076年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看到月亮时的祈愿
  ②在苏轼的作品中,“月”是一个被反复呈现、描摹、咏叹的主题
  ③然而细细品味,其内涵是不同的,既有对亲人无法割舍的牵挂与思念,也有对自然的融入和审美的体验,最后上升为对生命意义的审视与觉悟
  ④“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是被贬黄州时,苏轼酒后夜行蕲水之畔看到月亮时的感受
  ⑤“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苏轼从海南岛北返中原,途经琼州海峡看到月亮时的领悟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③②        D.②③①②④
  4.请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共8分)
  (1)古代诗歌常常引“雪”入诗,抒发情感。白居易用“夜来城外一尺雪,”(《卖炭翁》)来表达运炭之难;而韩愈则用“云横秦岭家何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暗写政治环境的恶劣。
  (2)古代诗歌用典巧妙,言简意赅。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连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惆怅之情;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借用南北朝时期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来表现自己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3)(岳阳楼记》中“,”一句最能体现“古仁人”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的博大胸襟。
  5.某班为庆祝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正在开展“致敬航天英雄??奔向星辰大海”主题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的成果汇报资料,请你认真阅读并完成问题。(8分)
  【发展历程】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空间交会到天宫合体,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技术难关,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床空刷新“中国高度”。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搭乘着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直赴九霄。顺利入轨后,神舟十八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实施径向交会对接;再之后,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6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
  【名称揭秘】
  司:为何国外叫”宇航员 “而中国叫“航天员”?
  答:宇航,顾名思义,带有宇宙航行的概念,而宇宙包括的范围很广。“航天”一词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首先提出,钱老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的宇宙航行活动只能局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