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80+10020字。

  诗歌专题训练--------晚晴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舟中晚望祝融峰
  齐已
  天际卓寒青,舟中望晚晴。
  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
  巨石凌空黑,飞泉照夜明。
  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首联写出望祝融峰的时间、立足点和周围环境,透露出高远清寒的氛围。
  B.颔联诗人舟中望山,如同梦中,内心既有喜悦,也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C.颈联对仗工稳,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黑一明,互相映衬,富有立体感。
  D.全诗以“望”字统领,昔日期盼、今日感受、来日愿望相互交织,情景交融。
  2.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顺,一览众山小”两句,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晴
  杜甫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①,杯干可自添。
  时闻有馀论②,未怪老夫潜③。
  【注】①帙:整理书籍。②馀论:识见广博之论,宏论。③潜:隐藏,隐居。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的是,江村的傍晚忽然有一阵风吹过,幽静的庭院洒下了一层细雨。
  B.第二联描绘了晚晴之景,用词精当,“薰”写出了柔和温暖之意,“映”表现了雨后清新明丽的景象和环境的安宁和谐。
  C.颈联说书散乱了无人帮忙整理,也没有友人可以把酒言欢,表达了一种长期闲居乡村的寂寞情怀。
  D.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蕴丰足,完全不同于与杜诗通常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4.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留居此地的心愿,王维《山居秋瞑》中也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比较分析两首诗歌中诗人希望居住于此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叙事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入手即描绘出一派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男女老少齐上阵,各有所司,不敢懈怠。
  B.颔联以兜鍪比斗笠,用甲喻蓑衣,暗示农家儿女像全副武装的战士一样战天斗地,异常艰辛。
  C.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书写生活场景:农妇呼唤丈夫停一停吃早饭,丈夫却置若罔闻,一声不吭。
  D.本诗语言生动、自然活泼,虽然写农事紧张、耕作艰辛场景,却也透着些许幽默诙谐的风趣。
  2.本诗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节选)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也达到了完美和谐。
  B.选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现实。
  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4.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