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2290字。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回忆录是以亲历、亲见、亲闻、亲感的名义回忆的,让他人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作品。就“亲历、亲见”而言,不能把现场记录视作回忆录。一篇作品到底是现场记录还是回忆录,关键不在于事情过去多长时间,而在于作者到底是以回忆还是现场记录进行的。就“亲闻”而言,应限定亲闻的内容来自亲历、亲见、亲感的人,否则便应视为道听途说,历史更为久远的则为传说。对于“亲闻”的特殊情况“访谈”是否属于回忆录,人们存在不同看法:事件回忆录同所谓纪实性作品不同,根本的区别在于事件回忆录的作者是事件的参加者,他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回忆为主要材料来源;纪实性作品的作者通常不是事件的参加者,或者虽是参加者,但并不掌握多少情况,他们是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采访当事人来写作。
事实上,若以真实性为标准,现有的很多回忆录不同程度地存在史实错误。因此,不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科学研究也表明,客观上很难确保回忆准确无误。记忆歪曲作用是记忆的许多神经网络模型的一个自然的特征。在这些神经网络中,记忆影像是作为它们相互交叠所产生的活动模式而被贮存的。其中某些单个的网络单元,可能涉及数个不同记忆影像的贮存。这就意味着,新记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旧记忆影响,从而使记忆歪曲成为一个相对常见的现象。
真实性尽管不能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却是我们写作时应该追求的目标。毕竟,还原历史是回忆录的最主要价值,反映时代特征和个人情况则属于次要价值,因为可以通过其他材料达到该目的。就回忆者而言,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人们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哪怕事实上是虚构的。如果将回忆录认定为小说,也不必遗憾,其史料价值未必消失。回忆录中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或虚构内容,并不一定削弱其价值,因为这些内容也可能提供了关于思想、记忆能力等个人特质和所处时代的信息。自传开篇经常是“自传契约”。回忆录的开头通常也是这样一个契约。关于自传契约的形式,作者可有多种方式表明其自传意图,但不论以何种形式,这一声明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尊重作者的选择,如果人们将回忆录认定为小说,也没有必要感到遗憾,因为回忆录难免出错,出错的内容具有虚构的特征,而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将这样的回忆录认定为小说并无不可。
(摘编自廖久明《回忆录的定义、价值及使用态度与方法》)
材料二:
关于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我想从两则引文谈起。“真正的作者并不是我,而是我焦躁不安的记忆。”(出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绝望》)写作是在记忆的迫切要求下发生的。与其说作者记录下了记忆,不如说记忆指挥着笔,让自己得以显现。“记忆是一位诗人,别把他当成历史学家。”(出自法国诗人保罗•热拉迪的《你和我》)记忆并不冷静客观,相反,它带着情绪与好恶在主导写作。记忆的主观性恰恰是它的动人之处。历史著作或许比记忆更可靠更客观,但只有不可靠的记忆才能述说经验。
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是记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经网络中的记忆影像是作为相互交叠的活动模式贮存的,这会使新记忆受到影响,事实可能在无意识中被扭曲。
B. 回忆录的开头常有类似“自传契约”的内容,这一契约明确了写作意图,当有这一契约存在时,回忆录不能被认定为小说。
C. 写作是记忆的反映,是记忆驱使下的一种表达行为,记忆虽不冷静客观,但其主观性对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
D. 金兹堡提出了回忆录“真实性指向”理论,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解回忆录是否要忠于事实的争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求真实是回忆录的重要创作导向,详尽展现个人情感并非回忆录的首要价值。
B. 回忆录中如果存有虚构元素,也未必会影响其承载的时代信息和个人记忆的价值。
C. 记忆与历史虽常被视作相对立的,但二者事实上都是对过去的“编序”与“文学虚构”。
D. 回忆录具有纪实性,其细节选择和艺术表现都以追求与纯粹信息吻合为核心。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一段所述内容和观点的一项是( )
A. 战后幸存者的即时口述历史,不能被看作回忆录,可以视为现场记录。
B. 古代史籍详细描述了战役,但因作者不是亲历者,这样的内容可以被称为传说。
C. 传记作家采访传主亲友创作的传记,详细记录了传主生平,应视为回忆录。
D. 创作纪实文学作品时,作者采访了多位亲历者,这样的作品可归为回忆录。
4. 材料二第一段在谈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时用了两则引文,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一认为不应“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请用金兹堡的“真实性指向”理论解释这一观点。
【解析】
【导语】材料一中,廖久明详细分析了回忆录的真实性问题,指出其反映时代和个体经历比绝对事实更重要。材料二通过苏联学者金兹堡的研究,将记忆视为一种文学虚构,强调其真实性指向,即通过文学构建与现实对话。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回忆录不能被认定为小说”错。因为材料中提到即使回忆录有类似于“自传契约”的内容,也并不能阻止人们将回忆录认定为小说,因为回忆录中可能会存在记忆出错和虚构的情况。材料强调的是即便有“自传契约”,它的不准确性和虚构成分也可能让它具有小说的特征。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穷要面子的落魄绅士
狄更斯
够奇怪的是,某种人似乎只属于伦敦。你天天在伦敦街上遇见他们,可就是没有任何人在其他地方碰上他们;他们似乎是土生土长的,就像伦敦自己的烟雾或者它的暗黑的砖块和灰泥一样专门属于它。我们可以举出种种例子来证明这种说法,不过在这里我们只打算提出一个阶层作为典型——就是贴切地被称作“穷要面子”的那个阶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