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2490字。
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 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在过去几年中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同时伴有词汇量不足、表达方式单调等问题。互联网时代,知识普及变得轻而易举,而“词穷”现象也相伴而生。
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的思维和认知。通过有效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影响人们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语言的风靡、文化内涵的缺失。
B.无论古诗词还是日常用语,都体现了汉语在表达上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C.人们习惯趋同使用固定句式,既钝化了人的表达方式,也阻滞了文化的积累。
D.真正经典的语言是生机勃勃、经久不衰的,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和筛选的。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要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文化的多元性,材料一认为要善于运用语言。
B.网络语言既简化了语言,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C.两则材料都提及超过一半的国人认为自己的语言越来越缺乏,表达能力也有所下降。
D.两则材料都认为广泛阅读能丰富自身的语言体系,从而彻底解决“词穷”的问题。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不能改善“词穷”现象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对“你好”“久违”等寒暄方式进行探讨。
B.高一学生研讨“鹿柴”中“柴”的读音。
C.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体。
D.《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品读《西厢记》。
4.梳理概括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最近,“抽象”一词在社交媒体中高频出现。“抽象”原本形容不能具体体验到的事物。在网络社区和论坛中,“抽象”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行为、言论或形象非常奇特,难以理解,甚至有些“神秘莫测”。年轻人故意用它来达到幽默、讽刺或者考验他人理解能力的目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抽象”这一网络热词流行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祖师婆
岑燮钧
剡剧①界也是个江湖,坐头把交椅的是王素琴。
这王素琴不是吃素的。新中国成立前,她就与左翼文人有所往来;新中国成立后,每次去北京开会,必有她。
心里不服气的是张雅卿。王素琴现在言必称剡剧界大联合。其实,那次联合会演的点子是张雅卿出的。可是,王素琴向记者介绍那次大联合时,竟说是她领头找的别人,大家都很踊跃,最后找了张雅卿,在姐妹们的动员下,她也同意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