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400字。

  2027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深刻变化。劳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以及人更多地向着脑力劳动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质量。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
  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
  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到这些福祉。如果想要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必须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投入资金,让其能给最偏远地方的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老弱病残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间接地改善了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渐参与一些劳动,虽然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岗位,但是那些急难险重和肮脏的工作被取代,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和牺牲,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可以预见,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将取代相当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这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然而,最近火爆的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ChatGPT有望取代人类,比如从客服代表到新闻写作。这样的技术发展,也许最先提升的不是“蓝领”劳动力,反而更多的是“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蓝领劳动反而需要一系列实体技术。这对我们国家规划的调整,科技高地的抢占,以及人口、就业问题的解决等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当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编写内容时,务必查找核实,因为有时AI会出错。更要思考如何避免劳动的解放,变成对人类独特性、人类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削弱甚至剥夺。某国领导人说:“我们必须永远不要忘记人类的精神——没有计算机……能够取代人类的DNA。硬件和软件都不能代替人的意志。”
  富足、和谐和科技,带来人类寿命的延长。在19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仅有37岁。二战以来的70多年,随着医疗和粮食供给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从1950年的45.7岁增长至2015年的71.7岁,全球人口也迎来快速增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跟进,诸如生产新器官、大脑记忆体、骨干、皮肤等医药产品,加之支持寿命延长需要的更多的健康护理和服务等的增长,在去除疾病痛苦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寿命得到了普遍延长。这都有可能激活劳动者的活力,增强劳动者的幸福感,潜在地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
  由此,我们体会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中的“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开放的存在,劳动与人也不是终极定义,而是一个发展和开放体系。最初的劳动创造人,是经过制造工具到产生语言,使人成为劳动者;经过长期劳动,使人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经过人的自然体质的成长到人的劳动协作的社会性的成长,促进了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一起成长,说明人成为生产力的活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现在的数字智能科技和基因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在持续进化,随着科技对人的积极影响,我们有可能对人进行重新定义,人和劳动都将会有新的内涵。
  (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原载于2023年02月13日《北京日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轮科技革命正促使现实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深刻变化。
  B.现代人工智能优先提升了“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而蓝领劳动需要实体技术。
  C.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
  D.现代科技等因素带来了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这有可能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现代科技革命如何促进了劳动力的变化。
  B.文章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力发展的作用和问题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C.文章引用某国领导人的话,论证了人的精神和意志,永远不会被智能机器取代。
  D.文章结尾梳理“劳动创造人”的含义变化,论证了重新定义人和劳动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便携式的智能装备继续升级,就有可能无限拓宽劳动者的外延。
  B.如果要解决所有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就必须让所有人得到医疗护理。
  C.随着ChatGPT的继续发展,人类的所有工作岗位都有可能被其取代。
  D.随着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可能越来越长。
  4.请简要概括科技革命给劳动者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
  5.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竹林的故事(节选)
  废名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就在平常,穿的衣服也都是青蓝大布,不过现在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的罢了,所以并不显得十分异样。独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