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71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①仕,决以蓍②,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③,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⑤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识君A真相B乃C青兕D也E力能杀人F幸G勿杀我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以……为师,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师”含义相同。
  B.下,居人之下,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中的“下”用法相同,均为动词。
  C.绍兴,宋高宗年号。年号纪年、干支纪年都是我国古代纪年的方法,“壬戌之秋”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D.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与“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中的“出”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端不甘位居耿京之下,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逃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嘉奖了他,任命耿京为节度使,他为掌书记,不知道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邵进杀害。
  C.干道六年,虞允文执掌国政,宋孝宗也锐意恢复中原,辛弃疾趁机谈论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观点劲直,不迎合皇帝的心意。
  D.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府期间,因滁州遭遇战火,村落破败,辛弃疾采取了宽减赋税、招回流民、教练民兵、屯垦军队等一系列措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感叹自己壮志难酬。其“壮志难酬”在材料中有何体现?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南方。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