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690字。

  新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共 150分钟 试卷总分: 150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一)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13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百余年间,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yì (▲)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百余年间,中国青年冲锋陷阵、浴血斗争,A任劳任怨、甘于奋斗,B顶天立地、勇立潮头,C至死不懈、拼搏奋进,凝聚千jūn(▲)之力,勇挑历史重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青春的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 ▲)发。”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爱国青年前仆( ▲)后继、历经磨难、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上世纪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之时,青年知识分子迎难而上,以科技报国的爱与坚守,用智慧和才干推动历史前行。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更需要每一个青年人积蓄力量、D妙手回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2.材料中画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任劳任怨   B.顶天立地     C.至死不懈   D.妙手回春
  3.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 (3分)
  A.假设复句   B.并列复句   C.因果复句   D.条件复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3分)
  (二)
  临近期末,班级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走进小说佳作】
  本学期,我们学了几篇小说佳作。鲁迅先生的《故乡》、法国作家   ▲   的《我的叔叔于勒》、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让我们徜徉在小说的天地里,感受着小说的魅力。 《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反映了当时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 《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发生的态度变化,揭露了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力的抨击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正如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所说:“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走的镜子”。
  5.文段中,横线处要填入的作家是    ▲    (2分)
  6.徜徉经典增积累,对下面相关的古典小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世说新语》“言虽简略,理皆要害”。如描写桓伊为王徽之吹笛: “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直书其事,人物傲视礼法、洒脱不羁的风度却跃然纸上。
  B.《聊斋志异》中狐狸一反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成为了一种富有灵性的动物,幻化为人,她们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C.《三国演义》中与“三”字有关的故事很多,如:桃园三结义、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国归晋等。唯其“三打”“三气”,才使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也使人物形象更加充分生动。
  D.《水浒传》是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写成的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井然有序,每一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7.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常识,来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任务二:发表小说之见】
  8.下面是班级关于“阅读网络小说的利与弊”辩论赛的正方辩词,请补出反方辩词。  (3分)
  正方:阅读网络小说利大于弊。首先,网络小说的获取途径非常便捷,尤其适合疫情下,家中无书却不方便购买,又不能去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聚集的情况。其次,网络小说的类型多样,情节曲折,非常适合消遣和放松。第三,优秀的网络小说能够开发我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学修养。
  反方:      ▲    
  (三)
  9.阅读下面文字,运用积累的古诗文填空。  (9分)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情感。如“但愿人长久,①      ▲      ”中的“月”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②      ▲      ,边秋一雁声”中借“雁”渲染气氛,引发思念; “春蚕到死丝方尽,③     ▲      ”中,春蚕自缚,蜡烛自煎,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把握情感。如“④      ▲      ,万古惟留楚客悲”中的“悲”,暗喻诗人迁谪的悲苦; “一上高城万里愁,⑤      ▲      ”中的“愁”,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阅读古诗词,我们还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如“⑥      ▲      ,⑦      ▲      ”中运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贤主明君和实现自己抱负的渴望;“⑧      鑫      ,⑨     金      ”借用向秀思旧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达对新旧凋零、人事全非的怅惘。
  二、阅读??理解(57分)
  (一) 古诗文阅读
  阅读以下三篇诗文,请完成7-11题。 (20分)
  【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