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820字。
榆林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短歌行》至《登高》),第六单元,《静女》《涉江采芙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经典传承对于维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传承历史上形成的经典依然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域中的必有之义。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的,前人经验构成了后续文明进步的前提。经典记录了先民对人类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成为承载前人经验的主要载体,为人们品鉴历史、思考现实、筹划未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程上,历代人为了保存经典做出了不懈努力,既有类似铸造鼎铭、镌刻石经以及雕版与活字印刷等典籍传承形态上的沿革,更有孔子整理六经、汉代立五经博士、唐代定五经正义、明代修永乐大典等典籍整理与阐释活动的迭进。可以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息,与历代的经典保护和传承工作密不可分。
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不需要再为传世经典的储存及传播产生忧虑,但储存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于传承经典来说远远不够。经典的传承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诵,就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本身的作用,这显然是荒唐的。就此而言,传承经典是要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
传世经典之所以能够发挥中华文明载体的作用,不仅在于其具有记述性,更在于其中所体现的智慧具有现实的可转用性,即人们可以利用经典作为思想资源解释和应对时代问题。王船山所说“六经责我开生面”,指的就是在经典的创造性阐释中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和文明演进。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历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结合各自的时代关怀对经典展开的创造性阐释活动从未停止,于今为盛。
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内核所在,就传承发展而言,其表达形式多是对经典文献的解读,从文献解读中阐发精微的义理、辨析思想的变迁。比如繁盛的宋明理学中,不同理学家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几乎都是通过对经典进行重新阐释而实现的。当代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往往也是通过对哲学史上经典文本、典范人物、学派集群、学脉流传以及概念与命题等的多维阐发而展开的。当然,研究经典并不意味着仅从文献本身出发来推动思想的革新。如果我们仅以典籍文献作为推动哲学书写的动力,即从特定的文献自身出发进行版本次序、文字训诂、辞章结构的解读,那么经典文献的传承、研究及阐释,将与时代性的现实问题无关,而只与个体的历史兴趣有关。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从来都是强调实用的,因此中国人研究和阐释经典不是为了满足思古之幽情,而是致力于推动人们思想文化的革新,而思想文化的革新则以时代性问题为驱动力。
从时代性关怀出发来阐发经典里蕴含的普遍性智慧,其形式虽仍以诠注文本为主,但其实质上已经是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便利,让人们不用再为传世经典的储存及传播忧虑。
B.传承经典不是记录与传诵经典,而是运用经典中蕴含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C.传世经典不仅具有记述性,而且其中所体现的智慧也具有现实的可转用性,所以能发挥中华文明载体的作用。
D.单纯的文献驱动下的经典传承从既定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对文献进行解读,因此离不开特定的文献和特定的语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承载前人经验的主要载体,经典文献能够为人们品鉴历史、思考现实、筹划未来提供丰富的经验。
B.中国哲学的传承发展就是对历史上的经典文献进行解读,并在解读过程中阐发精微的义理、辨析思想的变迁。
C.中国人希望通过研究和阐释经典来推动人们思想文化的革新,这与中国哲学强调实用性有很大的关系。
D.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表面上看是对“四书”内容的诠注,其实是朱熹结合时代性关怀对“四书”的新阐发。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陈陈相因 B.数典忘祖 C.经世致用 D.述而不作
4.请简要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如何从时代性关怀驱动出发去阐释经典?结合文本简要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 草 柬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为“花草柬”。
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这种格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