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0题,约209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谈论昌耀先生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有博士论文、昌耀先生追捧者的文章等,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给昌耀先生一个“悲情诗人”的称号。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与“悲情诗人”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爱生命的人。要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面对误读的诬陷,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地向上。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凡•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大诗人的桂冠。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践行的诗歌使命。诗歌的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之中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他人的不解,怎么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容空洞,也不过是炫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诗的裁剪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着。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许多被认为是“先锋”的诗人书写着。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要读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读一读中国1930年以来的历史进程。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斯人〉》)
  材料二:
  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却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力,在诗歌界达到了同凡•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 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C. “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其含义等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D. 材料三认为昌耀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发出了纯正汉语的声音,同时重建了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作者认为是因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昌耀。
  B. 昌耀先生 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这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C. 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 “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3. 下列诗句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啸然一声/对我们红色的生活/作一次惊愕的眺视/而后/和我们一同欢呼”(昌耀《群山》)
  B. “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昌耀《慈航》)
  C.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 “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昌耀的诗歌创作,展示了其作为诗人的多重特质。材料一强调昌耀的隐喻诗风和人生经历的深刻影响,体现他对生命的热爱与韧性。材料二探讨他的诗歌重写现象,揭示其对艺术的高标准追求和自我救赎的过程。材料三则阐述了昌耀在语言和地域文化上独特的贡献,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昌耀体”。整体来看,昌耀的诗歌创作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在诗歌界达到了同凡•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表述为“给了他凡•高式的磨难”。
  B.“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带有根本性”“否定和彻底改写”。
  C.“其含义等同于”错误,两者含义显然不同,“厚重的句子和词语”来自“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昌耀体”是指“孤绝超拔、沉雄遒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澄河边上
  茹志鹃
  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敌人乘机前阻后追。大部队迅速转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个伤、病、弱的同志。临时组成的一个小队,由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领。
  周玉兆是领队,一连两个月的恶性疟疾,加上头部又挂了轻花,人瘦落了形,但样子十分剽悍。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