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80字。

  北京市怀柔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2025.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论语》是一部集众多哲学智慧和教育精髓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充分领略其魅力,初一年级开展了“走进《论语》,探寻学习之道”主题学习活动。
  1.在主题学习活动单的封面上,请你用正楷字抄写“走进《论语》,探寻学习之道”十个字,作为标题。(不用抄写标点符号)(1分)
  专题一    探寻学习之源
  第1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了“学习”二字的字源及解释,撰写了一篇学习笔记。请你阅读其选段,完成2-3题。(共4分)
  “学习”这两个字并不是一个意思。“学”字的甲骨文上半部分中间的“×”,代表交叠的算筹(古代用来计数的工具),在算筹两边是“手”字,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 下半部分的       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金文在房屋下面加      ,表明教的对象是小孩子。所以“学”的本义是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学算数、习字的校舍,后来引申为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习”字的甲骨文上半部分是两根羽毛的形状,代表鸟;下半部分是太阳。所以“习”字的本义就是鸟在天空中多次练习飞行。因此《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是效法、钻研、获取某种知识,“时习”也不是简单的按时温习,而是_____,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2.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算筹(chóu)       B. 校舍(shě)      C.效法        D.形状
  3.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在画横线处合理解释“时习”一词的含义,帮助第1小组的同学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
  时习:          。
  专题二   感悟学习之道
  第2小组的同学搜集了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并拓展学习了《论语》中有关学习的篇章,对学习之道有了更深地感悟。请你阅读第2小组的学习笔记,完成4-7题。(共8分)
  (一)学习之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之乐。【甲】小鸟学飞,虽艰辛却乐在其中,从不会飞到学会飞,从学会飞到飞得好,每一次进步都洋溢着成就的欢欣。我们的学习亦是如此,它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在“习”的过程中,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够  ①  ,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从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是更高境界的学习之乐——以从事某种学问或真理的研究为乐。【乙】屠呦呦痴迷于药物研究,提炼青蒿素抗击疟疾,她以揭开生命奥秘为乐;袁隆平专注于水稻育种,培育杂交水稻增加产量,他以充实世界粮仓为乐;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者们致力于太空探索,实现太空长期驻留,他们以拓展人类活动的宇宙边界为乐……【丙】还有更多的人以探求某种学问或真理为乐趣,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丁】他们的成就如同夜空中最为璀璨的星辰,在知识的宇宙中熠熠生辉,生动地映射出“乐之者”的迷人光彩!
  4.结合上下文,为文中横线  ①  处,补全一个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学以致用       B.学思结合       C.温故知新      D.纸上谈兵
  5.文段中各项画线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D.丁句      
  (二)   学习之道
  6.第2小组的同学查找到了很多有关学习的成语,下列没有侧重表达勤奋学习的一项是(2分)
  A.学富五车       B.悬梁刺股       C.囊萤映雪      D.凿壁借光
  7.为了更好地感悟学习之道,请你在下列有关学习的语句精选中任选一句,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说明理由。(2分)
  《论语》中有关学习的语句精选
  A.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识补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