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36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班级开展以“咬文嚼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在专题研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咬文嚼字,嚼出精彩”作为标题。(1 分)
2. 第一组同学根据《咬文嚼字》杂志历年评选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做了语文知识卡 片。其中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 B C D
3. 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已故的语言学家郝铭鉴和他创办的《咬文嚼字》杂志。下面文
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咬文嚼字》由郝铭鉴于1995年创办,是我国出版界唯一一份规范社会语言的刊物。
刊物不大,但语文规范化兹.事.体.大.。它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铁凝、陈忠实、 周国平等著名作家都被其抓过小辫子;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秦腔》、迟子 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当代文学名著,也被其当过箭靶子。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 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真可谓目光如炬,明察秋毫,“语林啄木
鸟”之称名.不.虚.传.。
创刊之前,郝铭鉴早已在文艺理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有感于祖国语言文字规范事业 的需要,首.当.其.冲.投身于此。办小丛刊,具大眼光。他付出半生努力字斟句酌,即使病
重期间,依然在“咬嚼”汉语,笔.耕.不.辍.。他在自己的专著中勉励读者:“一个现代人,
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郝先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活动现场为读者题字:“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A. 兹事体大 B.名不虚传 C.首当其冲 D.笔耕不辍
4. 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咬文嚼字》的专栏《众矢之的》。他们想解说清楚下面文案 中“杂食动物”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杂食”的词条为“①形属性词。以
各种动物植物为食物的:~动物②名指多种类型的食物:吃~有益健康”。根据词典
释义及文段内容,“杂食动物”的意思应该是 。(2 分)
《咬文嚼字》的铁杆读者其实更是铁杆作者,每次《众矢之的》专栏的挑错活动一 公布,他们就展开挑错行动。挑错队伍主要由老教授、出版社编辑、在职教师及在校学 生等语言文字爱好者组成。有一个读者2019年加入挑错队伍,从挑错别字开始。5年下来, 他对挑错的认识发生了质变。他说:“12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涉及哲学、法学、 历史、宗教、社会学等,如果仅仅限于文字,可能找不出什么毛病。”挑错对挑错人的 要求很高,挑错人得是“杂.食.动.物.”才行。
5. 第四组同学的研究成果是《“敲”比“推”好吗?》。下面文案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 请你做出修改。(2 分)
韩愈听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 字。这个故事传为美谈,现在要表达咬文嚼字的意思,都说“推敲”。其实这不仅是文 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关键不在哪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种境界是诗人 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我们应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写作是艰苦的事,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语言的精练,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6. 第五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其专题研究成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