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610字。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现在已较过去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很不普遍,很不深入。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这些都是实际的问题。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懂得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部,也还没有懂得中国的全部。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如果有人拒绝对于这些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二:
(三)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在谈论研究的内容时,并未局限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而是面向所有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而言的。
B.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研究者而言,都需要经历从研读著作词句到了解一般规律再到学习其立场、方法的过程。
C.“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意在承认在认识历史遗产方面我们尚有不足,强调对待中国历史应采取正确的态度。
D.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关于“学习”的论断为民族战争的前景指明了方向,既强调了守正,又体现了创新。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全党的学习竞赛,这是毛泽东从当时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为督促大家学习而提出的建议。
B.何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主动学习革命理论的人数密切相关,人的数量直接影响战斗的力量。
C.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普适性,不过具体到某一个国家,也应该同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实际相联系。
D.因为事物都是发展的,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所以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应该是永不满足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列举了“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现象。
B.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中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C.1978年《光明日报》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D.《易传•文言》有云“修辞立其诚”,后亦被张岱年引用并加以阐释。
(4)两则材料中的画线句语言颇具特色,请加以概括并简要分析。
(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窝鸟蛋
于心亮
我和张谷去拔草,发现了一窝鸟蛋。其实原本发现不了,但老鸟“忽”地一下飞走,我们就发现了。我凑近鸟窝想拿鸟蛋看,张谷不让,说鸟窝沾了异味,老鸟就不孵蛋了。
我说:“我家母鸡孵蛋,我拿鸡蛋看,母鸡照样孵蛋。”
张谷说:“母鸡是母鸡,鸟是鸟,母鸡能跟鸟比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