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5710字。
上海市宝山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默写与运用
(1)悠哉悠哉, 。(《关雎》)
(2)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早春游览西湖东畔时,你借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表达对湖东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甲】诗作者是 时期的陶渊明:【乙】文中的“康乐”指的是 (人名)。
3.【甲】【乙】两篇作品中都有描写傍晚山川美景的语句:【甲】诗中的“相与还”,描绘飞鸟 这一画面;【乙】文中的“竞跃”,描绘鱼儿 这一画面。
4.下列对【甲】【乙】两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乙】两篇作品的作者虽处于不同境遇,但两人的志趣与追求是相同的。
B.【甲】【乙】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对现实处境的厌恶。
C.【甲】【乙】两篇作品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不同,但都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
D.【甲】【乙】两篇作品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僧珍在任,不私亲戚。不仗势谋利。从父兄子①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②,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③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释】①从父兄子:堂侄。②叨越:非分占有。③卤薄:仪仗。
5.选出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1)乡人咸劝徙麻以益其宅( )
A.更加
B.好处
C.增加
D.富足
(2)姊适于氏( )
A.满足
B.出嫁
C.适合
D.恰好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7.文章首句点明吕僧珍“不仗势谋利”的形象特点。文中选用的三个材料是否能够体现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春节申遗成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
孔德淇
①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