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160字。

  嘉兴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 试题卷       (2025.1)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又过了若干年,一次与书籍有关的新体验带给了我满足。在此之前,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已认识了老子,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rill)的译本。随后开始出版“中国丛书”,即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的中国经典著作;在我看来,这是当今德国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高度发达的、最高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的一支,以往对于德国读者只是陌生的稀罕物,现在已为我们所拥有,不是像往常那样从拉丁文和英文转译过来,经由第三者或第四者倒手,而是直接由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半辈子、对中国精神了如指掌的德国人所译。•••••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摘选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青少年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知识得到完善、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养成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读经典活动”既是培养青少年阅读能力与思维习惯、丰富其审美情趣、健全其人格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当下,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曙光已露,还要不要读纸质书、要不要读经典,成为萦绕在人们心中的一个问题,经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塞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丛书”在德国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B.黑塞呼吁人们阅读书籍,主张阅读那些读起来费力且缺乏刺激性的杰作。
  C.校园内外都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将促进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上更有作为。
  D.人工智能时代,经典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依然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下列有关阅读的观点,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小赵认为年轻人不应在休闲上消磨时光,而应阅读像《老子》《诗经》这样的古代哲学和诗歌作品,以更接近真正的生活。
  B.小钱认为阅读经典也需要与时俱进,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各种小视频来快速完成《史记》《红楼梦》等巨著的阅读。
  C.小孙认为启动“读经典活动”,有助于青少年感受经典文化之美,能对网络阅读的快餐式、世俗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纠偏。
  D.小李认为青少年在阅读经典时有可能读不懂或者不完全能读懂,但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这个问题将会自然而然得到解决。
  3.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因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①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