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860字。包括单元目标、单元测试、每一课的同步训练等内容,教法新颖实用,题目丰富创新,能够给你的教学以最大的方便。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附题目、答案)
仙峰中学:刘胜成
单元提要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化意味浓厚。
单元概况
《中国石拱桥》一文逻辑顺序很清晰,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了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名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因此并不是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某一座园林的,它是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对苏州园林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故宫博物院》以空间的转移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逐次介绍建筑物。对于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来说,可以采用的比较合理的说明顺序并不多,介绍故宫,除了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三大殿为中心点,再分别介绍它前后左右的建筑物的说明顺序。
《桥之美》先指出在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来具体说明这个看法。从这个角度看,本文近似于一篇阐述事理的说明文。不过,文章用大量描写与抒情的语句构成,所以我们又难以把它划归说明文。这篇文章和《中国石拱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说“屏”》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不太讲究章法,对如今屏风的使用提出批评。阅读全文,给我们的印象是,本文并非着眼于介绍屏风自身,而在于提出期望:我们今天应更好地使用屏风。文章还多处引用古诗文。总之《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单元教学要求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二)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三)认识描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以及它们在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四)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五)掌握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能判断说明顺序,理清说明的层次。
(六)了解我国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增强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一)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对照记叙、议论类的文章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二)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三)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
(四)理解说明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五)学习课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单元教学难点
(一)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
《中国石拱桥》 二课时
《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理清全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课文重点,理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比较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以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理解文章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难点
认清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尤其是说明和记叙的交叉现象。
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都市生活中,人们常看到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的大桥,雄伟而壮观。但是,只要你到乡间去走一走,就会发现很多小巧玲珑、古朴美观的石桥横跨在小河、小溪上。它们可能几十年,几百年前就坐落在那儿,默默的为人类造福。它们就是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石拱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