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中国石拱桥
一、二、单元学习要求。
语段一: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冈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语段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语段一在表达上侧重于记叙,而语段二在表达上侧重于说明。前者主要是用来记叙的,要求生动传神,而后者则是主要用来说明的,要求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为记叙文的话,那么后者我们就称之为说明文。它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1、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哲学家柏拉图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说明什么是人:“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于是他的一个学生就跟老师开玩笑,他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这一嘲讽使柏拉图非常窘迫。他这位大哲学家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他没有抓住人的本质特征。
世界上的事物森罗万象、林林总总,但每件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事物和事物之间就是凭各自的特征来加以区别的。
2、说明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它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时,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
(3)逻辑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理(非实物)的文章。常见的有总分、主次、由现象到本质、从结果追溯原因、从整体到局部、从性质到功用等。
3、说明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讲求科学、如实地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给读者以正确的知识,没有根据的随意推测或断定都是不允许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就会失之毫,谬以千里。说明文在做到语言准确的前提下,依据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可以灵活多样: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描写,或议论;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三、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是啊,桥就是这么简单。不过,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四、作者简介。
南京城有一句俗话: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文德桥位于秦淮河上、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是秦淮河上一景。而秦淮河,当年曾是南京最为繁华的地带之一,河上常有歌舞焰火,桥上便常有人俯栏观赏。文德桥上的栏杆原是木制的,很不结实,经常会发生桥栏倒塌、游人落水的事故。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光绪甲辰6年(公元1909年),落水的有数十人,死亡的十多人。
当时,有一个9岁的小孩子亲眼目睹了这场悲剧。他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建成中国最坚固的大桥。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桥梁方面的专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其成就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并编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他就是我国最著名的桥梁专家、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茅以升。他从小立志,经过毕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建中国最坚固的大桥的意愿。
五、整体感悟。
1、分别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
2、文章为什么要从旅人桥说到赵州桥、卢沟桥,最后又说到现代的桥?
3、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1、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2、说明文在安排写作材料的时候,要合理地组织材料,这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
《中国石拱桥》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它们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点,接着或是以具体实例或是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先通读全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a.石拱桥的外型 。
b.石拱桥的结构。
c.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
d.赵州桥的历史 。
e.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卢沟桥的特点 。
g.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
h.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
i.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
明确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这表明文章是按照由一般到个别介绍的。
然后,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明确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再有: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则表明是根据桥的建筑年代的先后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3、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
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给人的印象具体、深刻。如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中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就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典型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法,解剖了一只麻雀,对其它的麻雀也就能够了解了。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六、探究品读。
以《中国石拱桥》第5节为例,来学习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几种方法:
1、理清说明顺序,从中心句把握整体特征。
在说明事物时,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一般会采用一定的说明顺序。那么,我们在阅读时,有时通过理清说明顺序,也可以来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
例如,文中的第5节采用了总分总的说明顺序,那么,我们可以先找出开头总起句和结尾总括句: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句话说明了赵州桥的设计合理,制造奇特。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这句话又从技术和艺术这两方面充分地肯定了赵州桥的价值和意义。
从这两句总结性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小节中,作者是从赵州桥的两个方面的特征来反映了石拱桥外形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也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反映了中国石拱桥独特的构造形式。
2、明确说明重点,从关键句概括主要特征。
常见的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外形、性质、构造或事理的成因、功用以及相互关系。在这一节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赵州桥的整体特征是外形优美、结构坚固,作者用了条目式的方法一一说明了几个主要特征,其中前三个是关于结构方面的,第四个是关于形式方面的。那么,从这一说明重点出发,我们还要进一步筛选关键词句,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a、 只有一个弓形大拱。(弧形平拱,坡度缓)
b、拱上加拱。(又叫敞肩拱,和一般的实肩拱不同,1100年以后,欧洲才有这样的设计)
c、大拱由独立支撑的拱圈拼成。(纵向并列的各道拱圈使桥更牢固)
d、结构匀称,古朴美观。(石栏石板雕刻精细)
3、识别说明方法,从相关句理解事物特征。
恰当的说明方法能将深奥的、复杂的知识通俗化、简单化,将抽象的、理性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被说明的事物。因此,我们如果善于识别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更有助于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① 识别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等等。我们刚刚接触到说明文,一下子还不能完全掌握,关于这一点,后面的单元我们还会具体地展开,在这一课中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5节中的例句:
a、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b、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打比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d、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引用、打比方)
② 分析它的作用。
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第一句中的列数字是为了准确说明桥的长、宽,让读者对赵州桥的规模宏大有个更直观的认识;第二句中的打比方说明桥拱的外形坡度平缓,可以便利交通;后两句虽都是引用,但角度不同第三句是从它结构独特奇巧、施工技术巧妙绝伦这一角度来说的;而第四句则更好地突出了它外形的优美典雅,而且还用了打比方,将桥比作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入涧饮水的一道彩虹,生动地表现了桥外形的美。
4、揣摩说明语言,从细微处体味具体特征。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科学,所以与我们以前学的记叙文的活泼、生动不同,说明文的语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简洁明晰之美。在阅读分析时,我们要仔细地推敲,认真地品味语言表达上的细微差别,以便更准确真实地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
① 限制范围数量。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分析:“各”是一个副词,准确地表示了小拱的数量。
② 限制时间空间。
例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分析:“当时”限制了赵州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的时间,以后未必是。
③ 限制轻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