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820字。

  2024-2025学年(下)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高二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口述历史是指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我国口述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近年来,一系列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其他历史、人文的纪录片大量使用了口述历史的叙事方式,其所带来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是采访任何复述者、转述者或者专家学者都无法达到的。
  首先,口述历史是一种重要的纪录片叙事方式。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多种多样,创作者可根据所创作的纪录片题材和风格来选择具体的叙事方式。对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而言,尤其是类似抗日战争、长征、抗美援朝等重大战争题材的纪录创作而言,邀请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进行叙事,再配合史料、影像、专家评述等表现方式,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印证,从而还原历史,并增加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和可看性。
  其次,口述者往往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是“第一现场”的讲述人,其口述历史往往具有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其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还原,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传播效果。
  再次,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距今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其亲历者或间接参与者的年龄已超过八九十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在者会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相关档案管理部门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抢救性”采访,对类似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影像口述记录,拍摄、制作他们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口述,能够形成一批极其珍贵的口述历史影像档案,从而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
  除此之外,口述历史具有以微观视角呈现宏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口述历史最能体现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的特性,因为它具有个体叙事的特点,呈现一种微观的视角。而恰恰是这种个体的、微观的视角,不仅丰富了叙事的层次,还印证了宏大历史事件中的具体内容,具有宏大叙事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从而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纪录片创作要多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情感和心态,以口述人的微视角、小切口追溯历史、还原历史,以个体生动、鲜活的故事讲述,反映时代风云,凸显历史主题。
  总之,对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创作而言,口述历史为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创作的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效果等都提供了更多真实历史的呈现。通过对口述历史恰当、合理的运用,纪录片可以发挥口述历史的重要价值。
  (摘编自于洋《口述历史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材料二:
  2020年10月21日首播的纪录片《英雄儿女》共涉及80余个英雄故事和人物,其中有浴血奋战的志愿军英模,有踊跃支前的工人、农民、文艺工作者、医生、爱国工商业者,还有为志愿军缝军装、做炒面的普通人,多角度、全景式展现了抗美援朝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展现了志
  1.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创作纪录片可以带来超越采访复述者、转述者或者专家学者这种形式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B. 在创作纪录片时应以口述人的微视角讲述时代故事,着重关注小人物的情感、命运和心态。
  C. 区别于过去宏大叙事中所表现出来历史,导演陈真在《英雄儿女》中展现的历史具有别样的真实性。
  D. 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肯定了口述历史的价值。
  B. 口述历史是宏大历史事件中具体内容的印证,同时也具有宏大叙事所无法替代的特性。
  C. 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看待复杂的历史,否则得出的观点往往会受到立场的影响并与史实产生偏差。
  D. 访谈对象的选择和访谈者的业务能力都是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的重要因素。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保尔•汤普生认为:“通过人民的声音,把人民的历史交还给人民。”
  B. 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人事,历史也就是人事的历史。”
  C. 雷蒙阿隆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了解过去的生活,展望未来。”
  D. 古华认为:“然而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4.纪录片《英雄儿女》是如何体现出口述历史这种形式的优越性的?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5.假如你是某访谈节目的负责人,接下来一期节目主题是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拟邀请事件亲历者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口述,为了保证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你将从哪些方面开始准备?(5分)
  【解析】1.
  【试题分析】B选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有学者认为,纪录片创作要多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情感和心态,以口述人的微视角……”,是“有学者认为”,不是普遍规律。
  C选项“区别于过去宏大叙事中所表现出来历史”过于绝对,原文为“这也许是与过去宏大叙事中所表现的很不同的一段历史”。
  D选项“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曲解文意,由原文“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可知,导致被访者的认知有限的原因是“平民的身份”,而非“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且“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可知,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是有限制条件的,即“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
  2. 【试题分析】B选项“口述历史是”偷换主语,根据材料一“而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回响
  吕    新
  ①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命运消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
  ②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上,却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绷。
  ③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