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830字。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场“向内探寻自我”的反英雄成长叙事,那么其续篇《哪吒 2》则展开了一幅“向外寻找自我”的英雄成长图景。如果第一部讲述的是“个人与命运”的矛盾抉择,那么第二部就是在“个人与世界”中的复杂冲突与挣扎。《哪吒 2》的前半部分,哪吒历经重重捉妖试炼,希冀通过正统的仙界考验来证实自我价值。他的豪言壮语“小爷就要当神仙”展现了对于“他者”认可的渴望,希望通过“他者”来建构自我。在与兄长相逢时的逃避行为,展现了哪吒对自己魔丸身份的内心排斥与矛盾。然而,当天庭作为陈塘关悲剧的真正幕后黑手被揭露,以及母亲为挽救孩子而牺牲,这些激励事件和压力系统成为哪吒反抗天庭、决心扭转世道的关键转折点。在肉体的痛苦与撕裂中,哪吒经历了精神上的涅架重生。天庭,这个一度象征着无上权威的神圣机构,在哪吒的认知中逐渐崩塌。当他洞悉陈塘关百姓无辜沦为天庭铲除异己、巩固阐教地位的牺社品时,内心的愤怒与悲痛达到顶点,推动他超越了“他者”的规训,致力于恢复世间的公平与正义。
这种超越“规训”或超越“规制”而认可自我的判断,实则便是一种现代性主体意识的内置。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人的现代性,而人的现代性所表现的,便是人对自我主体意识的确认与信赖。陈旭光教授曾以导演张元为例,通过强调他的创作风格就是不按照常规进行创作,指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其实是一种能够避免大众成为“单向度的人”的现代性,即一种“我即为我”的现代性主体意识。事实上,《哪吒 2》中哪吒的反抗,也是一种对社会将人规训为单面人的反抗。这种“单面人”在《哪吒 2》中一众“阐教”捉妖弟子的身上便可以看出——这些捉妖弟子,都成了麻木的机器与“符号”,只等师傅发号令,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显然,在此过程中,哪吒的成长轨迹,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体抗争,到“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反规训”宣言,构成了一种对传统权威与规范的反扳书写。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个体意识的觉醒,也反映了对既有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深刻质疑与挑战。
有学者曾提出“共情-情绪”学的相关观点:“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
事实上,电影传播的一个前提是共情后的“自来水”传播,而借此“共情-情绪”传播观点可以看出,影片正是在通过一个自我指认的确定性情绪加强策略,给受众带来一种情绪的“确定性”慰藉,并以此促进受众达到“共情”,进而促进影片进一步传播。影片这种认清现实毅然决然与现实规制背道而驰的叙事邁辑,无疑也让诸多观众有了一种“自我指认”的情绪动力——在当代社会中,“我”的价值不需要通过投诚某种广义上的既定规制所获得,其核心与终点,都在于“我”自己的认识。这种助益大众“自我肯定”“自我指认”式的叙事策略,无疑能够通过让大众增加自我认同的认知方式,让大众情绪得以宣泄,且能够达到一种从“情绪体验”到“情感共情”的效果。
(摘编自张明浩《<哪吒之魔童闹海>:“神话-现代”叙事及其情绪动力学》)
材料二:
《哪吒 2》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则关于自我认同与成长的寓言。影片中,哪吒的旅程象征着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探索和挣扎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者”是与“自我”相对的概念,文中指一度象征着无上权威的仙界。
B.“单向度的人”指缺乏现代性主体意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类人。
C.“自来水”是比喻的说法,指电影让观众的情绪像自来水一样得以宣泄。
D.“魔丸”在这里具有特殊含义,喻指我们不完美的、不被理解的地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哪吒通过“向内探寻”到“向外寻找”的转变,确立了自我的主体意识,可见“向外寻找自我”更重要。
B.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宣言的变化,可看出哪吒的主体意识和对社会认知的变化。
C.哪吒的成长经历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因此,《哪吒 2》除了是一部动画电影外,更是一则寓言故事。
D.哪吒从天元鼎重生后,身形从孩童变成了大人。这意味着他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列举张元导演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人的现代性就是人的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B.材料一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哪吒与“阐教”其他捉妖弟子主体意
识的不同。
C.材料一引用学者“共情-情绪”学的观点,为分析《哪吒 2》的传播提供了
理论依据。
D.材料二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哪吒的成长和青少年在身份认同上的
挣扎相似。
4.同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电影评论,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要概括。(4 分)
5.“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段情感的故事,而我们则在其中找到了共鸣和启发。”
请根据材料谈谈哪吒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有哪些启示?(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口令嘹亮
杜怀超
过几天小郝就要戴着大红花随征兵车辆去部队报到了,临走前接到阿梅的电话喊他再见一面,地点就选择在风凰山下的爷爷家。
小郝人是来了,可兴致不高。他觉得自己配不上阿梅。即使自己现在参军入伍,可是谁料到以后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